最好的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多一点健康知识,多一份健康保障!
“健康知识月月讲”倡导民众积极参加全民健康活动,促进合理营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脑血管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给国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年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表明,脑卒中目前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十分严峻,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达万人,且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最新数据显示其中约82%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万中,约70-80%不同程度致残。根据国内外经验,脑卒中可防可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多学科协作目前已经对脑卒中有了新的、有效的治疗办法,例如对急性脑梗死在发病4.5h内可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6-24h)桥接取栓治疗;一些脑出血患者可以采用微创穿刺或手术清除血肿等,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但尽管如此,脑卒中一旦发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为数有限。因此重视发病前的规范预防,推广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防控十分有效,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早期筛检、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个体,早期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预防措施。要告知人们:
?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当发现血压持续增高时,应开始服药,并一定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稳定的水平。
?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糖尿病控制目标应做到控制目标个体化,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6.5%;对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建议HbA1c目标<8.0%。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并评估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心源性栓子造成的,约40%的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脑卒中。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出院时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也更差。
此外,还应该提倡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注意合理膳食、保持心理平衡等。
脑血管病一体化的防治,使不同的脑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预防、救治和康复。充分发挥与医联体联动效应,提高脑血管病防治水平,包括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规范的一二级预防及卒中全程康复。真正造福百姓,护佑生命!
白青科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浦东新区特色重点学科负责人。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睡眠认知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病学专业医师协会委员,上海市脑卒中学会委员,上海市抗癫痫协会理事,浦东新区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脑心同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癫痫、痴呆、焦虑抑郁及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及中华系列20余篇。带领团队在-及-年度连续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重点学科,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年分别获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浦东新区十佳医生、-年获浦东新区三八红旗手,年度获全国最温暖医生50佳等荣誉称号。年获第二届上海区域名医,同时获年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原标题:《健康知识月月讲之脑卒中的规范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