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乌龙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763971.html房颤(AF)患者通常有多种共病,对主要不良结局(如缺血性卒中、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率)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病种之一。然而,在房颤研究中,这类疾病的作用经常被忽略,房颤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
年8月,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转化与精准医学系的GiulioFrancescoRomiti博士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探讨了房颤患者中COPD的患病率及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以及β受体阻滞剂(BBs)对合并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年约导致万人死亡。COPD和房颤密切相关,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且都与人口老龄化和共病率的逐渐增长有关,共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尽管COPD和房颤可能存在上述联系,但现有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不良事件的风险和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一般房颤人群中的COPD患病率进行汇总估计,评估伴COPD房颤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共病之间的联系,分析对伴COPD房颤患者的管理(特别是关于β受体阻滞剂和口服抗凝剂的使用),并评估COPD对主要临床结局长期风险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Meta分析根据MOOSE指南、PRISMA指南进行研究和报告,是一项纳入所有报告的房颤患者COPD患病率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房颤患者中COPD的患病率。根据纳入研究的标准,COPD患病率的定义为有COPD诊断的房颤患者的比例。此外,研究者还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1)房颤患者的基线危险因素和与COPD相关的共病之间的关联;(2)根据COPD状态分析房颤患者的治疗,即β受体阻滞剂和口服抗凝药物使用;(3)COPD对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风险的影响;(4)β受体阻滞剂对伴COPD的房颤患者主要结局的影响。
数据分析
本研究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COPD的患病率。研究者计算了汇总的估计值和相对95%CI,以及95%预测区间(PI);对有共病的患者人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人数、临床不良事件数及伴或不伴COPD的患者总数,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和比较;根据不一致性指数来衡量异质性,低度异质性为I%,中度异质性为I%-75%,高度异质性为I%;对每个结果都采用了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它们对汇总估计和异质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COPD患病率的潜在异质性来源,研究者还进行了多种meta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出条结果,在去除重复内容以及标题和摘要筛选后,对篇全文进行了资格评估,最终纳入了46项研究,共名房颤患者。其中,3项研究是随机试验的二次分析,19项是基于行政管理数据库的队列研究,16项是多中心观察性研究,8项是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关于COPD和合并症的定义,一半的研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代码,另一半则采用COPD自我报告定义或其他定义方式。在46项研究中,有10项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
1.COPD的患病率
在46项研究中,发现COPD的汇总患病率高达13%(95%CI10-16%;95%PI2-47%),各项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为了评估异质性的潜在来源,研究者进行了几个亚组分析(见表1)。与欧洲和亚洲的研究相比,北美洲研究的COPD患病率较高(20.3%,95%CI16.3-25.0%);此外,与观察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相比,基于行政管理数据库的研究的COPD患病率较高(17.2%,95%CI12.6-23.0%)。此外,与自我报告定义COPD的研究相比,使用ICD代码定义COPD的研究的COPD患病率更高(17.5%,95%CI13.5-22.4%)。在年龄≥75岁的患者亚组中(仅一个纳入研究的亚组有数据),以及在偏倚风险较低的研究中,观察到了不明显的较高患病率趋势。
单变量Meta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年龄、女性占比,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与较高的COPD患病率有关。
2.伴COPD的房颤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治疗
研究者探索了伴COPD房颤患者的主要血栓栓塞风险因素关系(见表2)。总的来说,17项研究与女性性别相关,14项研究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相关,13项研究与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相关,12项研究与平均年龄相关。此外,7项研究报告了伴或不伴COPD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平均(SD)数据。此外,与不伴COPD的患者相比,伴COPD的房颤患者女性占比较小,年龄较大。伴COPD的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平均得分(+0.49,95%CI0.16-0.81)明显高于不伴COPD的患者。
共有14项研究报告了根据COPD状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数据,11项研究报告了口服抗凝药的使用情况。与不伴COPD的房颤患者相比,伴COPD的患者较少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OR0.77,95%CI0.61-0.98);两组口服抗凝药的数据无明显差异。
3.根据COPD诊断的结果
共有14项研究提供了COPD诊断及全因死亡数据,其中10项有心血管死亡数据,11项有卒中数据,6项有大出血数据,仅3项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
伴COPD的患者的全因死亡(OR2.22,95%CI1.93-2.55)和心血管死亡(OR1.84,95%CI1.39-2.43)风险都有增加;伴COPD患者的卒中风险较高,但其趋势不明显;伴COPD患者的大出血风险高于不伴COPD患者(OR1.45,95%CI1.17-1.80)。就卒中结果而言,去除Abdel-Qadir等人的研究后,COPD患者的卒中风险明显增加(OR1.36,95%CI1.00-1.85);就大出血结果而言,将OBrien等人的研究从去除后,异质性明显降低,与不伴COPD的患者相比,伴COPD患者的风险仍然明显较高。
Meta回归分析显示,在研究层面的基线特征中,只有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与COPD相关的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COPD患者的卒中风险与所纳入队列的平均年龄呈负相关,但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而言,这一相关性并不显著。在使用或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伴COPD的房颤患者中,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大出血的风险无显著差异。研究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伴COPD的患者对临床结局也无明显影响,但也有少数研究显示有较高的大出血风险。
讨论
本荟萃分析首次估计了房颤患者中COPD的汇总患病率,显示COPD在这一人群中的患病率(13%)可能比普通人群(11.3%)更高。当通过ICD代码确定COPD诊断时,患病率上升到17.5%,这表明总体患病率可能被低估。伴COPD的房颤患者的主要血栓栓塞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增加,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大出血的长期风险增加。
既往有研究证据表明,由于心脏形态功能变化(即左右心房扩张、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细胞/系统改变(即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失衡)、炎症和促氧化状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COPD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房颤风险增加50%。据报道,房颤既可由COPD加重引发,也可引发COPD加重,而且COPD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器与心律失常风险增加有关。COPD也是C2HEST风险评分的一部分,用于预测有危险因素/共病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COPD可能增加心脏复律手术后的复发率,已被纳入HATCH评分,用于预测房颤复发/进展。此外,研究者推测COPD的影响可能随疾病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与轻度COPD患者相比,功能损伤更大、病情加重次数更多、缺氧更严重、更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能预后更差。
此外,尽管有较高的心血管共病负担,伴COPD的房颤患者较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而在口服抗凝药治疗方面无差异。β受体阻滞剂对主要不良结局的风险无明显影响。另外,一些研究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COPD恶化和心血管住院风险增加有关,但也有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与呼吸功能恶化无关。最近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COPD患者的临床结局明显改善,这一改善甚至与β受体阻滞剂的类型无关。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可能导致心血管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严重不足。
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如下:对COPD汇总患病率的估计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检索策略的限制,可能有一些重要的研究没有被纳入;缺乏有关呼吸功能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数据;因数据有限,无法评估吸烟在决定COPD患病率及其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处方和影响的分析中,无法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类型或剂量;尽管进行了多种Meta回归分析来解释异质性,但考虑到纳入的研究中没有排除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阐明房颤患者共病之间存在的复杂相互关系。基于以上局限性的存在,临床医生应当谨慎看待本研究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COPD在房颤患者中很常见,13%的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与共病负担增加、治疗差异和更差的预后有关,全因死亡风险高出2倍多,心血管死亡和大出血的风险增加;在COPD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无关。
文献来源:RomitiGF,CoricaB,PipitoneE,etal;AF-COMET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Group.Prevalence,managementandimpact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natrialfibrill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4,,patients.EurHeartJ.Sep14;42(35):-.doi:10./eurheartj/ehab.P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