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卒中开始盯上年轻人,临沂市康复医院 [复制链接]

1#
提到“脑卒中”,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病。然而,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脑卒中正呈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医院专家表示,“脑卒中”不是“老卒中”,中青年也应加强预防脑卒中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误以为是过度劳累,26岁小伙子确诊脑出血在医院的康复医学三科大厅,26岁的小伙子王军(化名)正沿着地面的辅助线缓慢地进行独立行走,而就在两个月前,他还是只能躺在床上的脑出血患者。王军在独立行走今年5月31日,王军突然感觉精神不振,而且右侧肢体出现活动不灵敏。他以为是自己过度劳累所致,所以并未放在心上,想着睡一觉休息一下就能好,结果第二天,家人发现他在床上陷入了昏迷。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脑出血。经过手术,王军脱离了危险期,却留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丧失了运动能力。年纪轻轻就得了这个病,王军及其家人心急如焚,经多方打听,最终选择来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6月18日,王军来到了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我们发现王军坐位平衡不能,立位平衡不能,行走不能,右下肢布氏分期一期(无任何运动),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协助,生活不能自理。”医院康复医学三科主任王后起对他的身体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后,康复医学三科团队根据王军的病情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康复治疗计划,同时对王军进行加强心理辅导,树立信心,让他积极配合训练。经过50天的康复训练,王军不仅实现了独立行走,还能做一些精细动作。经过再次评估发现,王军现在能够达到布氏分期五期,状态好的时候能独站独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这一变化让王军及其家人激动不已,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脑卒中患者为何年轻化?26岁的年轻小伙子,为什么会脑出血呢?“脑出血是脑卒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年轻卒中患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从年到年,全球20至64岁成年人的发病率增加了25%。”医院康复医学三科的王后起主任表示,青年卒中患者有几个常见共同点,不良饮食习惯、喜欢熬夜。“长期饮食没有节制,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肥胖。加上久坐、缺乏运动、熬夜、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得血管不再光滑,通畅的血液逐渐淤塞。长期缺乏睡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又进一步促成脑卒中的发生。”王后起解释,有的年轻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是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没有理会。平素不检查、不治疗、不听从医师建议,或者偶尔检查一次、吃点药,就算完成“任务”。正是这样的漫不经心造成年轻人体质的过早衰退,轻微活动就心慌气促,熬夜就头晕眼花。“越是年轻的患者,就越容易忽略脑卒中的可能,延误治疗的可能性也更大。故脑卒中后把握时间非常重要。”王后起表示。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当脑缺血超过4.5小时,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终身口齿不清、肢体瘫痪、残疾、昏迷甚至死亡,只有争分夺秒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脑部的损伤。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且得到及时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听起来稀松平常,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并不可怕。但它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居民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医院重症康复科主任周江宁解释。据介绍,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其中,脑梗死约占80%—90%。有着可怕的“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一侧身体忽然无力、瘫痪,或是感觉丧失;突然说话困难、意识模糊;突然眩晕或者失去平衡摔倒。这样的意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周江宁说。根据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年中国的中风新发病例达到万例,平均每分钟约有7.5次;中风导致的死亡万例,平均每分钟有4人因此逝世。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中风(脑卒中)的终生风险为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从25岁开始就有可能发生中风。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识别脑卒中有两个口诀,一个是‘’,一个是‘BEFAST’”王后起表示。口诀一:“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极有可能是脑卒中,要马上打。口诀二:BEFAST“B”:Balance(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卒中,不要等症状自行消失,要立即打。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卒中?医院重症康复科主任周江宁提醒,生活中预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遵循“”原则。“1”是早晚多喝1杯水。凌晨时刻,血液流动比较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晨起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温开水可以稀释血液,预防缺血性卒中。但睡前饮水不要喝茶或其他饮料。“2”是天冷外出带上两件套。这两件套指的是帽子和围巾。冬季气温过低时,血管会收缩,引起血液循环不畅,疾病发生概率高。气温较低出门时尽量戴帽子、围巾。“0”是适当多吃圆形的果蔬。有研究表明,多吃白色果蔬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谓白色果蔬,是指果肉部分为白色的食物,包括苹果、梨等圆形白色果肉的水果。建议每天吃一个苹果等白色水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主余凤 通讯员 杨文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