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苯并咪唑在药物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苯并咪唑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苯并杂环化合物[1]。苯并咪唑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酶和受体等形成氢键、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及发生疏水-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等[2]。因此,苯并咪唑在化学相关领域具有较多的用途,如功能材料、农药以及医药等。

在医药领域,苯并咪唑生物活性的广泛性体现得淋漓尽致[3]。在我们的药渡数据库中,苯并咪唑类药物共有条(截止年6月5日)数据,其中上市药物41条;这类药物的适应症包括消化管溃疡、高血压、精神分裂、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感染、癌症等;涉及的靶点主要有质子泵(ProtonPump)、多巴胺受体(Dopaminereceptor,DRDs)、血管紧张素II受体1(AngiotensinIItype1receptor,AT1)、组胺H1受体(HistamineH1receptor,HRH1)、双特异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Dualspecificity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kinase,MEK)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kinase,CDK)等。

1.质子泵(ProtonPump/H+/K+-ATPase)

消化系统疾病是苯并咪唑类药物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39%的该骨架药物致力于解决消化系统疾患,其中,68.8%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PPI也称H+/K+-ATP抑制剂[4],通过抑制H+与K+的交换,阻止胃酸的形成。H+/K+-ATP酶与H2受体不同的是,前者仅存在于胃壁细胞表面,因此,相比后者,质子泵抑制剂具有作用专一、选择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按照PPI与H+/K+-ATP酶的结合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可逆性PPI和可逆性PPI。

a.不可逆性PPI

作为前药的不可逆性PPI在胃壁细胞转化为活性的次磺酸或次磺酰胺后与H+/K+-ATP酶上胞浆侧的半胱氨酸残基的二硫键共价结合,通过离子结合位点的空间位阻来阻止酶与胞浆内H+或K+结合,达到阻止胃酸形成的目的。

苯并咪唑类药物奥美拉唑是最早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它是在人们寻求改善吡考拉唑不稳定性的研究中得到的,然而,长期使用奥美拉唑的副作用明显,可引起胃酸缺乏、高胃泌素血症等。年,卫材(Eisai)研发的雷贝拉唑钠在日本上市,两年后又在美国上市。与奥美拉唑相同的是,雷贝拉唑钠也是前药,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与H+/K+-ATP酶的结合位点更多,从而抑酸速度更快,药效强而持久。

除此之外,苯并咪唑类不可逆性PPI还包括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普拉唑、埃索美拉唑盐等。

表1.苯并咪唑类不可逆性PPI

b.可逆性PPI

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具有亲脂性强、碱性弱、解离常数高以及在低pH值时稳定等特点。相比不可逆性PPI,该类抑制剂起效快,可明显减少夜间酸突破的发生。在作用机制上,可逆性PPI是与H+/K+-ATP酶K+位点以离子键的形式竞争性结合,以抑制K+与酶的结合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因此又称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