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来自“乐瓜科学护睡研究院”,分享睡眠知识,让你睡得更香~
文章编号:FM-SSRI()A
乐瓜认为,相比起熬夜本身的危害,熬夜所带来的“缺乏睡眠的危害”可能会更大一些。
在学术上“缺乏睡眠”被称为“睡眠剥夺”,包括自身的失眠、外界的干扰、疾病的干扰等所有打断睡眠或减少睡眠时间的因素。
睡眠剥夺对身体的危害有很多,乐瓜在这里举例三个比较常见且得到过证实的,希望大家能提高对睡眠的重视,减少熬夜通宵行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危害一:记忆力受损
即便是短暂的睡眠不足,也有可能导致长期的不良影响,尤其是记忆巩固受损。
睡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物种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睡眠中,尽管睡眠的功能仍然未知,但人们普遍认为睡眠对于正常的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其实早在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重心的埃莱夫等教授就通过实验观察到:学习和记忆,尤其是那些由海马体介导的类型,会因睡眠而得到促进,并因缺乏睡眠而被破坏。
人体在觉醒和睡眠的交替中对突触功能有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针对这种关系推动了有关睡眠功能的有影响力理论的发展。
最近的成像表明树突结构是动态的,尤其是在发育过程中,脊柱数量的变化与睡眠/清醒状态的变化相关。
海马中增加的cofilin(丝状肌动蛋白切断蛋白)活动介导了与睡眠剥夺相关的脊柱丧失。
科学家们发现,5小时的睡眠剥夺会导致海马背侧CA1的树突棘丢失,但CA神经元不会丢失。这意味着,缺少睡眠会导致树突长度减少,并随之导致CA1神经元的脊柱缺失进而影响记忆力。
虽说这个过程很容易被睡眠逆转,只需要小时的恢复睡眠即可使树突长度正常化,但睡眠缺失导致的脊柱缺失却很难恢复了,这是一个对记忆力的长期影响且不可逆。
并且,记忆力受损也伴随着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也就是得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更大。
危害二:打乱睡眠节律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24小时的内循环,受我们的内置生物钟管理。我们大脑中的这一生物钟,24小时调节着我们的多个内部系统,使其与地球的自转相一致。这个生物钟是根据一些外部线索而设定的,哪怕生活在没有日光的洞穴中,昼夜节律仍然会坚守阵地,存在于我们的体内。——[英]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睡眠革命》
《睡眠革命》中提到的外部线索最主要的是日光,此外还包括室内温度、空气湿度、进食时间等其他因素。
这些外部线索会将信息提供给内置生物钟——视交叉上核(SCN),它会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促进特定阶段的内部昼夜节律,例如: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节律、昼夜睡眠唤醒倾向节律、昼夜节律起搏器对光的相应节律等等。
此外,视交叉上核还可以调节许多内部系统,包括体温、灵敏度、肾上腺素能、血清素能、组胺能和食欲素系统等。
食欲素系统是否缺陷甚至与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有密切的关系(发作性睡病患者在白天会出现过度嗜睡和多次睡眠发作,就好像他们无法保持清醒一样)。
外部线索通过视交叉上核与内部昼夜节律相互作用,维持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保证睡眠稳态。
如:每天当太阳落下后,在昏暗的环境待上足够长的时间,人体就开始分泌褪黑素了(由松果体分泌),它会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这一外部线索做出反应,帮助你进入睡眠状态。
当早晨随着日光渐强,我们体内开始分泌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递质血清素,抑制褪黑素的生成,使人体从睡眠状态中觉醒。这是外部线索和内部昼夜节律相互作用的最佳的状态。
当外部线索与内部昼夜节律不相符时,各种内部系统就会发生紊乱,打乱身体的内部生物钟。生物钟的紊乱会降低后续睡眠的质量,并且很容易恶性循环,在失眠和焦虑中迷失自我。
危害三: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率
年的6月,一项研究显示未患糖尿病的人因为当晚没有睡好,隔天身体里的“胰岛素阻抗性增加”。
日本有一项针对电机公司的男性员工进行的调查,调查发现有失眠症状的人当中,8年后患有糖尿病的人数是没有睡眠人体的人的倍。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KristrnKuntso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对40名糖尿病患者及名对照组受试者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人群里:
l出现睡眠中断现象者(如睡眠呼吸暂停症导致的)中,空腹血糖比平常增加9%;空腹血中胰岛素浓度增加0%。
l有长期失眠问题者,空腹血糖增加2%;空腹血中胰岛素增加48%;胰岛素阻抗数增加82%。
并且,失眠还会导致血压升高、患癌风险增加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
最后附一个睡眠时间参考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保证每天拥有5个睡眠周期的睡眠时间。
而如果你是失眠,就要考虑环境、疾病、情绪、不规律的饮食等因素,甚至不舒适的睡姿也会影响睡眠,如果你察觉到了自己的睡眠总是不尽人意,就尽快地找出问题原因,从根源解决失眠问题。
乐瓜睡觉抱枕,专研睡姿呵护。之后还会给大家分享更多有用有趣的睡觉、睡姿知识。
-呵护睡姿抱着乐瓜抱出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