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卒中日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口号:分秒“B”争,救治大脑。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如何快速识别卒中症状,争取抢救时间?今天,海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游咏教授带大家了解卒中相关知识。
什么是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什么原因会导致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大类。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可控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肥胖/超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外周动脉疾病史、发生过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等。同时,体力劳动、季节更替、情绪激动、疲劳也是相关诱因。
哪些时刻容易发生脑卒中?
1.情绪过度兴奋时;
2.从暖和房间突然到寒冷空间时;
3.上厕所用力时;
4.职场压力过大或过劳时;
5.冬天洗澡时;
6.夏天运动大量出汗时。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怎样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根据“中风”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简便有效。
“中风”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0)听讲话是否清晰”。
脑卒中该怎么治疗?
脑卒中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缺少血液供应后,每一秒钟就损失3.2万个神经元,每分钟将损失万个神经细胞。早一秒钟开通血管,就可以挽救数十万的神经。脑缺血急性期,开通血管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开通血管。
一般来说,在发病4.5小时内开始治疗,就可以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若在发病6小时内能够开始治疗,大血管内的血栓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直接取出或溶解血栓。在急性期开通血管治疗后,一般要进行药物预防卒中再发和康复治疗促进卒中的康复。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预防脑卒中,天冷了要注意保暖,提前加衣服。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劳累、紧张、缺乏体育活动等。
2.控制体重
超重或者肥胖的个体,需要减轻体重。
3.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一旦确诊应该用药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
4.合理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5.抗凝治疗
房颤或者有换瓣手术的患者须抗凝治疗。
6.定期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建议做颈部血管彩超,来预估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