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为何遭遇扩面难题?
“公选”遭遇扩面难题干部公选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根本上要从解决“一把手”的态度问题入手文/《瞭望》新闻周刊杨三*“我是外省的考生,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四川,查了地图,才知道自贡在成都与重庆的中间……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之后,我得到了令我自己渴望又意外的结果。”新被选拔为自贡市卫生局副局长的陈张铭感言。2007年8月至11月,四川省打破地域、身份、资历限制,面向全国统筹公开选拔了5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原长沙医学院设备处处长、临床医学系主任陈张铭就是其中之一。大规模公选干部,“跳出了属地‘官中选官’思维定式”,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所帮助。同时,有关人士分析,公选直接挑战“一把手”用人权,加上现行属地干部人事制度化的限制,“扩面”缓慢,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全国公选实现“三个打破”四川省于2007年8月始,贯彻“开放引进人才、竞争选拔干部”的理念,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干部公选。此次公开选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职位共有72个,涉及四川18个市(州),其中8位正职,64位副职。选拔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各级**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从选拔范围不难看出,四川此次公选打破过去选官的三个惯例:即打破地域限制,变过去就地选干部为面向全国公开选干部;打破身份限制,变在公务员系统内部选人为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不同群体中选人;打破资历限制,对博士生和海外留学回国的硕士以上人员不规定任职资格条件,工作满3年或5年的,就可直接报考副县级或正县级职位。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川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坚持“三个打破”,跳出了属地“官中选官”的思维定式,有利于打破体制壁垒,做到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四川公选在全国引起不小反响。报名参选者有2300多人,分布广、覆盖面宽,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比较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75人,博士43人,海外硕士以上留学回国人员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06人,省外考生212人,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4人,女干部200人。最终胜出的55名人选,涵盖了机关、事业单位、高校、非公企业、社会团体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社会阶层。其中,研究生23人、博士1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1人,高等院校4人,经济、金融等专业人才11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3人,省级机关单位3人,跨市州公选28人,省外6人。对此,陈张铭很是感慨。在2007年,他共报考了3个省的公选县处级干部,其他两省都以要求“现任国家干部”为由拒绝了他,没想到在四川最终圆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