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老患者“走了”,和他儿子通完话后心情很沉重
因为最近的工作繁忙,所以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了。
写此文一是悼念我多年的老患者,二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警醒其他的房颤患者。
这位大爷姓赵,今年80多岁,有心衰、房颤病史6-7年了,是我们科的老患者。
近2-3年来每次住院都是我在管床,说来也很奇怪,并没有事先和我预约,而每次来住院正好赶上是我班。
上次在我们科住院,就是在春节前,劳累诱发了心衰,在诊所输了几天消炎药,没有明显效果,只好又来住院。
这次来住院,我感觉赵大爷心衰比之前要重一些,简单回答我几句话就会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晚上总有憋醒的情况。
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大爷上次住院治疗之后,感觉精神状态很不错,所以瞒着儿子私下里把药物都停了。
赵大爷脾气有些不好,还很倔,老伴说他,他也不听,儿子很孝顺,也不想逆着父亲。
其实之前管床的时候,也能感觉出赵大爷的倔强,但是每次住院都是我很快的就把他的心衰治好了,所以对于我的话还是比较认可。
但是唯独对于房颤抗凝的事,不太听话。
以至于每次住院我都劝他口服抗凝药都没有被接受。
原因是他曾经听别人说抗凝药就是以前的耗子药,会让人七窍流血。
无奈之下只好履行手续,让他儿子签一个拒绝口服抗凝药物的知情同意书。
经过1周的精心治疗,赵大爷又恢复如常了
有精神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下床溜达也不会觉得明显气短了
就这样出院了
在赵大爷儿子的朋友圈里,也总能看到赵大爷的身影,精神状态也很好。
就在昨天,我突然接到了赵大爷儿子的电话。
当时我正在查房,不方便接听电话,等我查房完毕,看到了短信留言
大概内容就是赵大爷昨天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凉,同侧头痛
医院车不在,医院医院去了
很快赵大爷就出现了偏瘫,做了头CT未见脑出血,送入病房的过程中突发昏迷
最后选择了脑血管造影,大动脉堵塞,并行拉栓治疗。
网络图片谁知道最后又并发了脑出血,到底赵大爷是什么情况,赵大哥一时说不清楚,医院的不熟悉,让他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这也让他进退两难。
其实根据赵大哥提供的情况,我很快就已经判定了,这一定是因为房颤导致的心房栓子脱落而并发的脑栓塞,而且是一个大面积的栓塞。
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房颤患者住院的时候能走、能说,突然就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
我赶紧拨通赵大哥的电话,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简单讲解病情的情况。
而此时摆在赵大哥面前的最大问题是是否还有必要给父亲做开颅手术。
虽然是已经从医患关系,变为了朋友关系,但是作为医生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其实我真的知道这种情况,即使是手术,生还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我只能按照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客观的告诉赵大哥。
赵大哥最终还是决定转医院,决定放手一搏。
而此时赵大哥已经花费10余万元了。
今天查房回来,我给赵大哥发了一条信息,询问赵大爷的情况。
过了2小时,赵大哥把电话回了过来
赵大爷,走了!
赵大哥有些懊悔,反复的问我,是不是当初不应该进行造影,不进行拉栓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会更好些呢?
有些时候突发危重病,别说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发生到医生身上也很难选择。
大面积栓塞采取保守治疗,能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也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吧。
溶栓或者拉栓或许可以有机会,只能说是最后的希望
而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像赵大哥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有的选择,如果家庭条件差的,面对10几万的费用,可能想都不用想了。
通过我的劝说和解释,赵大哥释然了许多
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彻底消除房颤
也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当然要看是否符合手术条件)
如果都不想做,也可以保守治疗,控制心率,采用抗凝的方式
对于瓣膜性房颤目前只能采用华法林抗凝,需要监测INR调整用药
而对于非瓣膜性房颤,需要专业医生根据脑卒中和出血评分后做出决定
可以考虑华法林抗凝或者新型抗凝药抗凝
如果少一些倔强,多听一些医生的专业建议
有些病是可以预防的,有些钱是不必花的。
通过医疗故事,讲述医学知识
希望有房颤的患者还没有采取抗凝的,尽快去找专业医生评估!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