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提供了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身体锻炼太少等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很显然,要消除这些对人类的伤害,人们必须充分认识运动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工作之余,参与户外体育活动,不仅拓展了生活空间,充实了生活内容,还加大了运动区域;运动者广泛参与社会交际,能消除孤独感、恢复自信,缓解因工作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充实单调乏味的生活;运动通过登山、攀岩、旅游等方式,人们更加贴近自然,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本原,扩大自己的心胸;运动有利于人的情绪成熟,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容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如果我们缺乏运动,关节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减,容易退化。经常运动能让肌肉有更多机会发挥其效能,加快血液循环,间接造福身体每一个器官,当然得益最大的要数心脏和肺了,所以愈锻炼得多我们的心肺功能就愈好,通过运动,患上有关心脏疾病的机会,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亦比平时不运动的人低。多进行一些运动,还可以帮助我们大大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可有效的减少流感病毒对于我们身体的侵袭。
体力活动减少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实,缺乏体力活动人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经常锻炼人群。若每周进行2小时以上的体力活动,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在男性可下降64%,女性可下降72%,同时体力活动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还可对一些肿瘤的发生,如:肺癌、乳腺癌具有保护性作用。尽管体育锻炼对人体十分有益,但必须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
体育锻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长期坚持: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锻炼所引起的身体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良好变化,也需要经过由少到多的逐渐积累。(2)循序渐进: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提高,不能急于求成,在锻炼内容上也应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大难度。(3)能量均衡:成年人健康体重取决于体内的能量平衡,即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锻炼的频率:一般每周3~4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即可达到健身的目的。
运动的强度:通常以运动后的心率计算:心率=(—年龄)×70~80%。例如20岁人,运动强度应控制心率为(—20)×70~80%,-次/分最为适宜,当然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运动的强度总体上来说还是以自身感觉为主。
锻炼的方式:因人而异,可以选择方便、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