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界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收录于合集#顶刊精要3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临床资讯,1s触达
▎临床问题: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病因有哪些?不同病因类型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有何差异?
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其潜在病因对临床结局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是否亦如此尚不清楚。
一项来自Stroke的研究表明,与前循环卒中的相关特点不同,不同病因类型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存在差异。
▎研究方案:本研究使用了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MRCLEAN登记研究于年至年所纳入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n=)的数据,卒中原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n=84,32%)、心源性栓塞(n=48,18%)、动脉夹层(n=31,12%)、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n=14人,5%)、其他病因确定型或病因不能确定型。
▎主要发现:
与其他病因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动脉夹层型患者更为年轻[48(IQR,43至60)岁],NIHSS基线评分更低[12(IQR,6至31)]。
与LAA型脑卒中患者相比,心源性栓塞型和ESUS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更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调整后的共同优势比分别为2.4(95%CI1.1至5.2)和3.1(95%CI1.0至9.3)]。
与LAA型脑卒中患者相比,动脉夹层型患者成功再灌注的几率较低[aOR,0.20(95%CI0.06至0.70)]。
▎结论:
综上所述,与前循环卒中不同,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的为LAA,其次是心包炎、动脉夹层和ESUS。与LAA型脑卒中患者相比,心源性栓塞型和ESUS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后的功能预后更好。
本文来源:医学界医生站
本文作者:小界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原标题:《Stroke:不同病因类型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