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讲的主题是关于机油的更换周期问题以及影响机油寿命的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汽车机油更换周期
美国平均换油里程是公里;欧洲平均换油里程公里;在中国市场的日韩系公里换油、欧系车公里换油;部分高端车型公里换油。DEKRA-德国机动车检测协会,在年版本的修理厂物料清单,详细列出了各大汽车厂的换油周期。
按车型和生产年份不同细分
大众/奥迪1~KM/YEAR;保时捷KM/2YEAR;雪铁龙/标致~KM/YEAR;雷诺1~KM/YEAR;菲亚特1~KM/YEAR;福特~0KM/YEAR;欧宝1~KM/YEAR;本田~KM/YEAR;丰田1KM/YEAR;尼桑~KM/YEAR;
注意:奔驰、宝马和路虎车上有换油提示系统(见车辆服务手册或车载信息提醒)
机油的更换周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固定换油周期,二是弹性换油周期。
固定换油周期:每隔x公里必须更换弹性换油周期:根据实际驾驶状况调整换油周期
乘用车3万公里或2年的更换周期,对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数字的非常有意义的。但3万公里/两年的更换周期是有条件的。
举个例子。保时捷的机油更换周期是3万公里或最长2年,但保时捷公司在说明书上注明仅当使用合适的机油和合适质量的汽油时。看下图。
除了对汽油和机油质量要求之外,还需要一套检测机油状况的系统配合。
奥迪的服务周期提示系统
其实不少车型都有车载服务周期提示系统,比如大众、保时捷等。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弹性换油周期,根据车主的驾驶行为特征、特有的驾驶环境决定延长还是缩短周期。其中有的车型实行更进一步的WIV(保养周期延长)。
满足实行WIV标准的车辆,汽油车最短1公里/1年换油,最迟3万公里/24个月换油。。柴油车最短1公里/12个月换油,最迟5万公里/24个月换油。(WIV不针对所有车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细说)
下面以福特作为例子,详细解说一下换油周期。
福特配有智能机油生命监视系统,该系统将驾驶状况分成三等——良好、中等及苛刻。
良好:指的是基本以高速行驶为主,换油周期延长到1.2~1.6万公里中等:各种路况结合,换油周期调整到~公里苛刻:长期低速、拖挂、极端天气,换油周期缩短在~公里
那么导致机油寿命减短的原因有:
·短途行驶·道路灰尘·发动机老旧·乙醇汽油·涡轮增压·机油消耗过大·发动机过热或冷却系统不匹配
1、短途行驶
如,每天开车上下班。道路拥挤,走走停停,机油的温度上升很慢,汽油燃烧产生的水和未充分燃烧的汽油进入了机油,使得机油老化。
2、道路灰尘
拓展一下。
既然讲到了行驶路况,那就具体讲下驾驶行为特征和驾驶环境对换油周期的影响。
如果开的极少,换油周期会缩短到~公里,高速较多和几乎全高速行驶,换油周期可以延长到公里。换油里程的长短是由车载电脑中的模块根据几个参数计算得出的。
一般来说,驾驶路况可以分成四类:
1大部分高速为主;2综合路况行驶;3城市路况为主;4短途冷启动为主;
前三种情况下,机油的寿命与机油的温度存在联系,最后状况下,基本取决于机油中的含水量和燃油造成的污染数量。
车辆启动阶段,多少都会有一部分水混入机油内,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气中的冷凝水:二是汽油燃烧本身产生水。
机油温度上升到度左右的工作温度以后,水分会被加热蒸发,离开机油系统。如果长时间达不到工作温度,水分难以被蒸发排出,就会和机油形成乳化物,多数情况下乳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机油形成了乳化物就没法再变回正常。
车辆启动阶段,多少也会有一部分燃油混入机油内,这是因为发动机在刚启动的时候,气缸密闭性并不好,未燃烧的汽油可以下窜进入到机油中(这种冷气动阶段的窜气,导致了非常多的其他问题,以及很多燃油添加产品不适用的情况。一方面汽油可以导致机油被稀释,另一方面,汽油中含有的杂质(包括硫这类金属杂质,也包括不易燃烧的芳烃成分)也会进入机油,这些杂质在机油中变成催化剂,会加速胶质积碳的形成,加速机油的性能衰退。
3、发动机老旧
老旧的发动机密封性下降,可能会有未燃烧的高温气体下窜到机油内,使机油老化
4、乙醇汽油
汽油存在进入机油的可能,所以乙醇同样也可以进入机油中。乙醇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液体,然后分层。
举个例子,一辆1.5t本田在机油盖上发现有机油乳化物的情况,就是由冷凝水喝机油结合造成的。
5、涡轮增压
涡轮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几万转,工作温度大于℃,所以涡轮必须依靠机油来润滑。机油除了怕水之外,还怕高温,机油的工作温度没上升10℃,机油的使用寿命会缩短一倍,
6、机油消耗过大
机油消耗过大不等于烧机油
机油加多了也会导致消耗增加
7、发动机过热或冷却系统不匹配
冷却系统工作不良或极端炎热都会缩短机油寿命
总结
同样的机油在不同的使用条件和驾驶环境下,使用寿命不同;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机油的使用寿命缩短;优质机油的使用寿命更长;使用优质的空气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有助于延长机油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