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L低一点好一点在后他汀时代,降
TUhjnbcbe - 2024/10/18 17:19:00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www.pfzhiliao.com/

最近几年,由心梗引发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中年人,也加入了冠心病心梗高发人群。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万人。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亿。其中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那么,在日常保健时我们如何防范心脏病风险呢?首先,在体检时需特别重视这项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它是冠心病的核心、致病性危险因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冠心病高危人群的LDL达标率不到0%。各项心血管指南都推荐以降低LDL为防治冠心病的首要干预靶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降脂药物进入临床,调脂治疗进入了“后他汀时代”,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降低LDL的必要性,以及降脂药物的最新进展、“三步”调脂法。

LDL与心血管急性事件直接相关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会在动脉壁上滞留、蓄积并诱发复杂的炎性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并驱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血栓形成,促发急性冠脉心脏事件。

研究表明,降低血清LDL水平可稳定、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LDL?C水平越高、暴露时间越长,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越高,而LDL水平降得越低、维持时间越长,心脏急性冠脉事件风险下降越显著。这就是著名的“胆固醇学说”。

研究表明,LDL水平每下降1mmol/L可降低22%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LDL水平降低的幅度越大,心血管死亡率降低的越多。

哪些人是心脏急性冠脉事件高危人群

一般认为,在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超过0%的冠心病患者,都可列为心脏急性冠脉事件高危人群,是降脂治疗的主要重点适用人群。

凡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或吸烟史,以及体检中发现血低密度胆固醇LDL4.9mmol/L的人,均为高风险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必须使LDL降低幅度达到更低的水平,以使心血管获益更大,防止心脏急性冠脉事件。

一项名为“IMPROVE?IT”的大型临床试验证明了,在高危人群中,将LDL?C水平降至1.4mmol/L以下,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降脂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石(第一步)

研究证实了高强度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风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应尽早开始服用,并长期治疗,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获益。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的要求,高危患者需达到LDL1.4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的治疗靶标,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他汀类药物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下降,将循环中的LDL和VLDL颗粒大量转移至肝细胞内,从而使血中的LDL水平显著下降。

然而,他汀带来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及用药依从性。很多人贸然自行停用他汀或不规律用药,反而会大幅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他汀类药物有一种“疗效6%效应”,即使将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LDL降幅仅也仅增加6%,所以不能靠提高剂量来达到理想的疗效。同时,中国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低于西方人群,剂量大了更容易发生肝损、肌肉溶解等副作用,所以单纯增加剂量并非选项。幸好,目前“后他汀时代”已到来,我们有更多的药物选择了。

他汀类联合依折麦布(第二步)

对于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最大耐受剂量而LDL水平仍未达标的患者,临床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作为降低LDL水平的首选联合策略。

依折麦布是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二者还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清LDL水平。与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相比,接受依折麦布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更容易达到LDL目标值。

依折麦布的推荐剂量为10mg,可降低LDL水平15%~22%。依折麦布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

他汀类联合PCSK9抑制剂(第三步)

如果已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依折麦布治疗,LDL仍不能达标者,那么,联合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抑制剂(PCSK9抑制剂)治疗,可进一步使LDL?C水平降低从而达标。

PCSK9抑制剂为新型降脂药靶点药物,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及bococizumab等,可抑制其与LDL受体的结合,进而阻止LDL受体的降解。目前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研究发现,依洛尤单抗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水平达59%,LDL水平自基线平均下降1.6mmol/L,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的相对风险降低15%,关键次要终点(心血管死亡或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20%。风险越高的患者,接受PCSK9抑制剂治疗的获益越大。

目前上市的PCSK9抑制剂使用方式为皮下注射,以在中国首个获批的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为例,皮下给药剂量为mg每2周1次或mg每月1次。PCSK9抑制剂治疗能降低LDL?C水平达50%~70%。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咽炎、背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等,目前尚无在妊娠妇女中应用的数据。另外价格较为昂贵。

结论

综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南建议,急性冠脉事件高危患者,理想的LDL水平应以1.4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为治疗目标。目前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成大趋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仍为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当然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应分三步走:1.首选中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2.LDL仍不达标者,推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仍不能达标者,建议他汀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

参考文献:

1.《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血脂异常治疗的新靶点和新型降脂药物》

.《新型降脂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4.《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大趋势》

1
查看完整版本: LDL低一点好一点在后他汀时代,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