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省二中中西医康复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
TUhjnbcbe - 2024/10/22 17:09:00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中风后离不开鼻饲管放疗后只能吃糊糊

省二中中西医康复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

咽反射促进训练(大图),吞咽障碍的动态介入治疗(小图)。医院供图

突遭中风的杨阿姨,肢体各方面没有造成后遗症,却从此无法正常饮食,只能靠鼻饲管维持;因鼻咽癌接受放疗的张大爷,在治疗两年后,却出现了吞咽障碍,喝水会从鼻子里冒出,所有食物都必须打成糊……吃饭喝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本能。但有这样一些人,由于脑卒中、颅脑外伤、肿瘤等导致吞咽困难甚至无法吞咽。不过,他们最医院中医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后,都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突遭中风,阿姨只能靠鼻饲管进食

65岁的杨阿姨一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吞咽困难等症状,走路也需要家人搀扶,到医院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是急性脑干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经神经内科医生积极治疗,杨阿姨恢复得很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吞咽,只能靠保留鼻饲管进食。“看上去好好的,但鼻饲管不能拿掉,生活太不方便了。”面对杨阿姨的苦恼,医院康复治疗,但都没有明显改善,杨阿姨因此出现了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后听人介绍,杨阿姨找医院中医康复中心邵伟波主任。邵伟波为其进行了全面评定,让她喝1-2毫升的水都会呛咳。“正常人一般喝一口水起码在20毫升左右。”邵伟波介绍。随即联合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影像学为杨阿姨进行了造影的图吞咽动态传输能力评估,其间,造影剂基本无法下咽,储留于咽部,误吸误咽非常明显;通过电子喉镜等检查,则发现其食道上括约肌存在明显功能异常。邵伟波为杨阿姨制定了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在给予心理支持和全身运动控制、协调性训练的同时,针对性地给予食道上括约肌功能促进和调控治疗,也进行了包括颈部运动控制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师先对杨阿姨的吞咽能力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一定进展后,又对她进行经口间歇性鼻饲饮食和进食训练等。仅仅半个月,杨阿姨就可以拔掉鼻饲管自己吃饭了,“康复半个月后只有喝水还没完全恢复,30毫升水要分两次喝完,基本日常饮食已完全有了保障。自己能吃了,体重也上来了。”杨阿姨开心地告诉记者,她脸上无意识流露出的笑容也“暴露”了她的好心情。

放疗后遗症,大爷无法正常饮食近10年

6年后,当能再次正常喝下一口水时,79岁的张大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专程给邵伟波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张大爷的感谢信中,记者看到了他艰辛的求医历程。11年前,张大爷因鼻咽癌伴淋巴结转移接受了放疗,此后,肿瘤没有再“作怪”,但他在放疗结束两年多后患上了一种怪病,喝水后水会从鼻子里冒出来,医生说是放疗后遗症,辗转多个科室治疗,都没有有效的方法,反而病情越来越重,发展到后来,他吃饭无法吞咽,只能把饭菜打成糊状,才能慢慢咽下去,找到邵伟波就诊时,张大爷连稀饭都需要打碎后才能吃,否则容易呛到鼻子里。张大爷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邵伟波经过详细问诊、检查后,诊断他是因放疗导致颈部组织和肌肉等受损害所致,也影响到了局部相关吞咽组织的解剖和功能。“食道入口张力增高,食物不能进入食道,这是张大爷无法正常进食的主要原因。”根据张大爷的情况,邵伟波为他制定了介入性动态扩张性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方案,短短一周后,张大爷就已经能正常喝点水了,“喝进嘴里的水不再从鼻子里冒出来,这感觉真是太好了!”

中西医联合,助吞咽障碍患者康复

据邵伟波介绍,该中心针对吞咽障碍患者,在全面和系统的功能评估前提下,根据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包括针对吞咽相应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功能性训练、结合进食进行的吞咽能力性训练,以及针对吞咽各个时相采取的特殊性康复治疗技术,还包括诸多有效的理疗方法,如神经肌肉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的运用等。同时,中医经络功能促进和针灸技术,也是常规运用的治疗方法。

邵伟波表示,该中心不仅注重致残性疾病的诊治与预防,也同时很重视功能的促进与恢复,集中医、西医康复举措,全面执行整体康复理念。对于一些全身状况比较差、体适能衰弱的特殊患者,该中心还积极辨证应用中医药的补益功效,重视对患者进行适宜中医导引技术和医疗体操的推广,充分发挥和体现中医与现代康复的融合。

最后邵伟波补充说道,诸多慢性疾病会导致吞咽功能异常,如20%-5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是13%-57%,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2%-85%,几乎所有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都会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受损,就是在正常老年人的群体中,吞咽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也占到6.7%。特别提醒这类患者,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并积极有效预防。

通讯员苗卿端梓任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华琳月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二中中西医康复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