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和逻辑
TUhjnbcbe - 2025/1/2 18:30:00
白癜风能治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提高临床思维和逻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诊断,二是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诊断是最主要的,因为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基础,治疗是建立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的。

可是上了临床就会知道再优秀的医生都会有误诊的时候,就算是教科书给出的诊断标准,会同时注明敏感性95%,特异性95%,就是告诉你,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国内外文献熟记于心,对于特定病人来说,即使完全符合诊断标准,还有5%是错的。这就是疾病的复杂性,临床上误诊率估计在30%左右。

更不谈就算一个医生再聪明,他都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连本学科的书都读不完,一个医生没有见过的疾病是多数,见过的才是少数。我问过我们国内非常著名的皮肤科专家,他主编了很多大型皮肤科工具书,那书里一共写了多种皮肤病,这本书他通读无数遍,他已经年过九旬,我问他这辈子那些皮肤病他见过多少种,他说大概见过不到种。这还是医院里,医院门诊量数一数二的科室。

我们医学生本科院校学习的教科书通常是基础性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再到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是一个单纯的学习某个系统的知识,而到了临床上具体某个病人,就是把所有知识融合起来,对于临床场景来说,具体到一个病人,可能是很复杂的。

教科书是标准化思维,而临床是个体化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教科书上讲一个病,是讲一个单纯的疾病,到临床上一个皮肤科病人可以伴有内科症状,伴有外科症状,甚至可以伴有你看到不知道该归哪个科的症状。当一个病人具有多个症状时,那就要考虑是多个疾病发生于同一个体?还是某一个疾病累及多个系统?

一个疾病可以有典型表现,也可以有不典型的表现,有些疾病以前认为是同一类,随着科学发展,又分出来了新的疾病。也可能以前认为是两个疾病,过一段发现只不过是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每年医学史上都会有新的疾病出现,年出现的新冠肺炎就是新的疾病,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仍未看到消灭的希望。

这是主要谈的诊断,对于治疗一个已知的疾病,多数书上会给出首选治疗,次选及其他选择。选择任何治疗方案都要有明确的依据,要符合疾病的诊疗原则,不能违背医学基本原则。比如禁用于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药物一定不能使用,比如感染不能应用免疫抑制剂。

作为临床医生,需要有高度自律性,在严格的框架下行动,绝对不是有一个处方权,想干啥就干啥,而是严控自己的行为,选择一种治疗方案,一定要想到,在现有条件下,是否有其他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可能的范围内选择对患者身体最有益的方案。

当一个医学生通过近10年的学习,相当于一个士兵会打枪了,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就相当于一个士兵经过练兵后获得了持枪证,就有了上阵与病魔战斗的战斗的资格。

这时更需要知道,你手中的枪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所以,用枪要受到严格约束,即用药和实施任何治疗,包括给病人开检查单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能省的步骤尽量省去,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可以口服的不去输液,可以无创的就不选择有创,只有无创无法解决者才考虑有创性医疗行为,就是要把对病人的医疗伤害降到最低。

因为医学是个易惹麻烦的职业,一个医生的行动失去约束,倒霉的就是病人了,病人倒霉了,最终会牵连医生。在严格条件约束下才能减少因医疗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才能避免自己陷入麻烦中。

临床上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极其有限,目前多数疾病只能选择控制,作为医生就会有改进治疗方案的机会,这就涉及创新了。创新的前提是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要考虑选择新方案有何优势,患者是否能够获益,是省钱了?还是伤害更小?疾病控制更好?改进治疗方案一定要考虑获益风险比例,只有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改进。

说到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老祖宗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太适合医学生了,做本科生是读有形的书,而毕业后既要到临床上读病人这本大书,还要在碰到困难时会求助于国内外的文献,看看那些先行者们是如何看待这个疾病的。

对医学生来说,自高自大的时候少见,多数时候是需要学习他人的。因为,在复杂的人体面前,我们真的是连小学生都不是,人体仍有许多难解之谜。

同时,也要勇于把自己见到的特殊病例介绍给同行,经常写病例报告,非常有助于练习自己的临床思维。即使对临床发现的总结,也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发现和创新。

多读文献,多思考,多写文章,还要写出新意来,就是每次提笔要考虑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工作,这就是创新,不一定每一步都石破惊天,但有扎实的进步。

需要强调的是,当有证据指向你的诊断或治疗有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否定自己,千万不能有面子的想法,人命关天,面子啥都不算。在复杂的疾病面前,没有丢脸这一说。

对于医学来说,明明不对还死不认错的人脑子才有问题。这样的人更不值得别人信任。意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当然,做医生不可以犯低级错误,富有逻辑的思维能力和高度自律性会减少犯错及误诊的几率。不违背医学原则的诊治误区是医学允许的范围,违背医学原则的失误会给病人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麻烦。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