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若有这4种表现,可能正在无效学习
TUhjnbcbe - 2025/1/19 19:12:00

水儿妈妈育儿分享(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可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明明很努力地学习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甚至成绩还在不断的下降。反倒是一些看起来没那么努力的孩子,成绩却很好。难道这就是“努力”和“天才”的区别吗?

其实,学习可不是一件努力就有用的事情,还需要看方法,孩子如果很努力但却没收获对应的成绩,家长就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无效学习”。

1、遇到不懂的内容不主动问

清代散文家刘开在《问说》中写道: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意思就是:喜爱学习但并不经常问问题的人,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

如果孩子学了很多,但是什么问题都没有,从来或者很少主动问老师或家长关于学习上的问题,那么很可能孩子学习的态度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只是装作努力学习而已。

2、学习没有计划

还有些孩子,学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计划,每天学多久、学什么都随心所欲,学习内容也不按轻重缓急排序,总是在状态好的时候学些不重要或者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把学习的重点或者没掌握好的内容留到状态不好的时候,结果用了一样的时间,学习效果却差很多。

3、不预习、不复习盲目做题

有些孩子从来不预习也不复习直接就做题,结果就导致孩子对新知识的吸收并不好,盲目做题时就会出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浪费大量的时间不说,还容易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4、做题抄答案

有些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就会去翻答案,但是从答案倒推解题步骤往往是很简单的,孩子动脑思考的过程完全被略过去了。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内容,更容易被忘记,下次遇到同类型或者稍加变化的题孩子依然做不出来。

“有效学习”不只需要记忆,还需要思考

在《有效学习》一书中写道:学习是推理和解释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最后一个正确的答案。

要想学习的过程是有效的,不是仅仅将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而是要经过不断的思考,达到能够融会贯通的地步。

很多孩子有努力的劲头,但是思维能力上有短板,就导致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习效果就差了很多。

年高考中考出了分高分的考生王道然在采访中说:

“如果是在平常做题的时候,要独立思考,真的遇到不会的题,研究透有解析的答案,补全思维。彻底思考真的很重要。”

其实,很多孩子成绩差都是因为逻辑思维有短板,所以不管是从理解新知识还是运用旧知识方面都会比逻辑思维好的孩子要吃力一些。

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生下来就已经发展好的,所以在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完全发展之前,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强化的。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6-12岁时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开始出现可逆性思维和“去中心化”思维。这个时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增强,因此这时也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

对孩子来说,想要锻炼他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能投其所好。因为只有主动、自愿地思考下,孩子才能真的沉下心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觉得利用游戏的方式促进孩子思考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给大家分享一套锻炼思维的《全世界孩子都爱做的个思维游戏》。

这个游戏中包括了算术类、几何类、推理类、创造类、观察类等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题,帮孩子提高观察力、推理能力、创造力、计算力、记忆力等多种思维能力。

每一个游戏都是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的,难度由浅到深,又十分有趣、有一定的挑战性,吸引着孩子不断的挑战自我,开发大脑潜能,越玩越聪明,思维更敏捷。

游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让孩子的手、眼、脑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若有这4种表现,可能正在无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