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学习中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
TUhjnbcbe - 2025/1/26 9:00: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p312yr1/

今天通过一年级加法里的“凑十法”来讲解一下知识分类的陈述性、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了解不同的知识分类,才可以有的放矢,更有效的进行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关于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概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各自扮演着怎样不同的角色。

以一年级数学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为例。

“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加余。具体就是把较小的加数分解,使其中一部分和大的加数相加得10,再加上余下的部分。

以9+6=15为例,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凑十法”的意思和操作步骤。

然后,通过互动或画图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并熟练掌握“凑十口诀”: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接着我们继续计算:9+6=15,通过“凑十法”的操作步骤我们知道看大数拆小数(题目有时也会出拆大数的情况),要把9进行凑10,6要拆分成1和5,用1与9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下的加数5,得15。

最后,在明白如何使用“凑十法”之后,有些孩子会进行一些思考与提问,这些问题通过询问家长或老师进行了解惑。

比如

(1)

孩子:妈妈,为什么要使用“凑十法”,我用手指数就可以了啊?

妈妈:因为手指数数太慢啦,而且以后数字更大的时候手指是不够用的。“凑十法”除了计算快捷,更重要的是在锻炼你的数学逻辑思维,让你更深的理解数量的分解与整合是什么啊。虽然前期从数手指变成用“凑十法”计算比较不舒畅,但你会有更大的进步哦。

(2)

孩子:老师,“凑十法”为什么要拆小的数?

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脑总会去不断的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应用“凑十法”时,因为大数更接近10,得到最少的数量就能凑成10,所以凑10拆小的数,而且更方便不容易出错。不过要注意的是,固定的题型中要看清楚是要求哪个数凑10。人脑寻求优化方法,也要相应的对题要有判断,不能有固定思维哦。

上面的内容里,凑十法的操作过程,通过互动或画图方式让孩子理解和熟练掌握凑十口诀,可以说成是陈述性知识。课本中知识点的概念、定义,生活中既定的事实存在,这些知识通过言语的描述,或者通过结合具象的事物、互动的过程,画图的手段等情景进行的记忆,就是陈述性知识。

在数学解题中有一定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孩子日常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将所学知识点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一种解题技能,这就是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孩子在学完“凑十法”,并在掌握之后,提出了疑惑并寻找到问题答案,有些情况下还会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这便是策略性知识。

下面是学生学习习得的过程

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理解概念定义------例题讲解剖析------习题训练巩固-------形成解题技能------技能优化与提升。

从概念定义的陈述性知识,到掌握技能的程序性知识,再到优化处理的策略性知识,这样才算是对知识点的完全掌握。我们需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分析孩子处于哪一种知识阶段,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这里我们需要清楚,成人的学习是不可逆的,当我们掌握了使用逻辑和技能进行学习后,那种通过语言、具象的知识在长时间不记忆的情况下就会被大脑清空,仅仅记住了学习后所掌握的技巧。这也是为什么大人看孩子的题目很简单,而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懂,概念好背,技能难学。

家长知道了这三类知识以后,每当孩子学习时,就可以通过一些步骤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1.检查孩子对相关知识点概念、定义的理解

没错,是理解而不是背诵。诚然,很多知识点是要求会背的,但会背不代表真的理解。真正理解了,才能无形中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知识。

2.做题过程中,可以抽几题让孩子口述

笔算与口述有不同的作用。通过笔算过程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固化,而口述解题思路,能检查孩子在做题过程中的应用是否有偏差,并进一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3.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让孩子也多问别人几个为什么?

做题时总会有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陪着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并且从一开始的提问孩子渐渐引导孩子来提问我们,将自主与主动的思维带给孩子。

知道的越多,了解孩子就越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学习中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