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各类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理论寿命是有限的,理论上平均水平是岁左右。支持这一论断的核心依据,是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功能细胞分裂次数是稳定的,即50次,而分裂周期大约是2.4年。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功能细胞存在着存活途径和死亡途径,功能细胞自产生开始即形成了死亡程序,细胞分裂是死亡程序中的开始部分。细胞受特定的细胞外信号或细胞内信号的诱导,死亡途径被激活,于是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程序性死亡或者说主动死亡。最早分裂的细胞,最先失去活性能力,是不可逆的。
注意区分干细胞和脑细胞。干细胞特殊,可以自我更新,可以分化为功能细胞,可以无限制分裂。脑细胞出生后就不再分裂,数目固定在亿左右,而且一直处于连续不断的死亡,研究表明,20岁后脑细胞每一天递减10万个。所以脑细胞先于其他功能细胞耗光,所以老年痴呆。
那么,理论上,人类长寿就要找到功能细胞分裂次数增多机制、脑细胞新生更新机制。
目前,最新两项研究成果带来了长寿希望:一是端粒酶保留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端粒长度,可以延长细胞活性和继续增殖。二是刺激大脑海马区域,可以促进未成熟神经元的生长。
当然,认识到应用的过程还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比如不同功能细胞端粒酶RNA和蛋白质的特殊组成是什么,新生神经元如何快速转录继承巨量的已认知信息等。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以适量运动+合理饮食+乐观心态+规律作息的健康生活方式来尽量延长功能细胞的分裂周期,防止细胞过早主动死亡,尽量减少功能细胞脑细胞外因损伤性被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