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康复杂志
《康复杂志》推出疫情期间的“疫起守“沪”小编帮你问”专题,医院专家,为广大慢病病友解答求医疑问。
血管性痴呆有个非常明显的诱因,发复发作或较严重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容易引发认知功能的减退。疫情期间,我们在后台收到了一些关于血管性痴呆的问题,请到了上海中医院老年病科的顾耘教授为读者答疑解惑。
Q
居家期间,妻子的认知障碍变严重了,我应该怎么做?
国先生(75岁)问:
三年前,妻子的记忆力逐渐开始变差,出门时容易丢三落四,近期发生的事情也总是记不清楚。在家中做家务的时候还摔倒过几次。刚开始,她以为是地上湿滑导致自己摔跤,我也没放在心上,但随着她丢三落四次数的增加,我察觉到了妻子身上的不对劲,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她近期的反常举动以及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她患上了早期的血管性痴呆。
之后,医生针对血管性痴呆,为妻子进行了一系列早期干预和治疗,妻子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但是最近居家期间,她的认知障碍又复发,比前一次更严重了,我应该做些什么,帮助她缓解病情?
回答:首先每天需要按时吃高血压药来控制血压,然后应用神经保护药物并改善脑循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通过规范作息,补充营养,增加社交等方式可以减缓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些患者觉得老年性痴呆吃了药以后,病情也还是在发展,并不会发生逆转,就没有信心继续治疗。但其实发现血管性痴呆后及时干预还是有差异的,虽然它的病程不能阻断和逆转,但是可以减慢他们发展的速度。在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时候就去干预,效果比较好。通过及时干预,延长了生命并提高了生存的质量。反之,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和血管性痴呆,反复中风会将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剥夺,最终生活无法自理。所以面对病情,还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治疗和干预。
没有很好的药物干预的情况下,非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认知障碍的不同阶段,对家属护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发现病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筛查病因,用音乐,情感疏导等综合性手段及时干预;中期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家人要为患者带上手环、在衣服上缝姓名布条防止患者走失;到了血管性痴呆晚期,要防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出现褥疮感染,肺部感染,由于吞咽困难出现误吸,甚至窒息等情况。
编辑
张灵
监制
李文井、叶海霞
-TheEnd-
《康复杂志》出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