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静脉溶栓技术的推广,带领溶栓团队完成了1.1万余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被誉为“挽救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最美医生”。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佩兰,曾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图为张佩兰(右三)带领团队查房。图为张佩兰(右三)带领团队查房。
从容应对医学难题
静脉溶栓技术是治疗脑梗的有效办法,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风险。年,张佩医院工作。她边工作边学习关于静脉溶栓的相关知识,为推广静脉溶栓技术奠定基础。
年下半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张佩兰推行起静脉溶栓技术。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案例,她只能慢慢摸索。
为解决这个临床难题,张佩兰创造性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个体化静脉溶栓方案,使用抗栓加溶栓治疗。通过不断研究,张佩兰采用阿司匹林预处理的方法,闯过了一个个难关,掌握了溶栓过程中各种意外的应对措施。
“跑楼梯”的医生
医院,有这样一群“跑楼梯”的医生。这源于张佩兰对科室医生的规定:“凡是去急诊评估的医生,都要从楼梯跑着去!因为你不能确定等待电梯的时间,但能确定‘跑楼梯’的时间。”患者1分钟的等待意味着万个神经元不可逆的死亡,他们用双腿“跑”出来的神经元,使患者终生受益。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张佩兰常挂在口头的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医院急诊曾经接诊过一名“特殊”的突发脑卒中患者,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聋哑人。治疗突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静脉溶栓,但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这时,张佩兰斩钉截铁地说:“宁可冒着风险选择最有效的静脉溶栓,也不能放任患者瘫痪,出了一切问题都由我来承担!”
1分钟,5分钟,随着溶栓药物的输入,患者偏瘫的肢体慢慢开始活动,半小时后,手脚都可以抬起来了。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不到一周就出院并恢复了正常生活。
以身作则不负重托
张佩兰以身作则,常年坚持早上班、晚下班。她参与来院每一位患者的溶栓治疗过程,废寝忘食地守护在患者床前,观察生命体征。甚至在尾骨意外摔伤后,她依然坚持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年轻医生、护士们也紧随其后,时刻以患者利益为先。
张佩兰无私付出,赢得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收到了无数患者的锦旗、表扬信。她却只是坚定地说:“患者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你,这是莫大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