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卒中后疲劳是一种多维的运动知觉情绪和
TUhjnbcbe - 2025/4/7 22:07:00

导语:脑卒中是中国所有疾病中残疾率、调整寿命损失最高的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流行率的持续增高以及管理不善,预计脑卒中这一负担将进一步增加。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一项关于中国人口健康的全面研究报告:中国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脑卒中。

01中国成为脑卒中风险最高、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脑卒中后疲劳高发

1、流行病现状

根据年调查显示中国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是.49/10万(共万),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33%。我国40岁以上居民首次脑卒中发生率每年以平均8.3%速度增长;同时,复发率也在逐年上涨。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成为了脑卒中风险最高、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高达39.3%。

尽管总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所改善,但二级预防策略和护理长期不足,脑卒中幸存者可能会经历认知障碍、情绪低落和疲劳,这三者通常是相关联的,因为情绪和疲劳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疲劳也可以通过认知方式来表达。

全世界大约有万脑卒中患者,他们中有一半人经历过疲劳,43%的人得不到任何支持,对脑卒中后疲劳了解甚少,如何有效管理脑卒中后疲劳的研究也不够。而疲劳是多方面的,不容易定义,这使其评估复杂化。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后疲劳与认知的关系缺乏了解,研究方法也存在局限性。

2、脑卒中后疲劳

脑卒中后疲劳是一种多维的运动知觉、情绪和认知体验,其特征是身体或精神活动中产生的早期疲惫感、乏力感和厌恶努力,通常不会因休息而改善。疲劳可以分为客观疲劳和主观疲劳。客观疲劳是指由于重复一项体力或脑力工作而出现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表现减退;而主观疲劳是一种过早疲惫、疲倦和厌恶努力的感觉。

脑卒中后疲劳的病因学及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对脑卒中后疲劳的了解仍然很少。脑卒中后疲劳既具有生理表现又具有认知成分,是与患病前的运动水平无关的疲劳状态,其患病率为25%~85%,并且可能伴有严重的症状,是脑卒中常见和持久性后遗症,通常会导致身体、行为、认知和心理方面的损害。

在首次脑卒中的患者中,脑卒中后的第一年中有多达75%的患者都存在脑卒中后疲劳。早期表现为疲劳的脑卒中患者通常在18个月后仍保持疲劳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加重了家庭成员和照护者的负担。

脑卒中后疲劳幸存者自我报告其生活质量通常很低,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从急性期开始注意脑卒中后疲劳的存在,特别是如果还存在既往史,影响不仅体现在恢复能力上,还有对家庭和社会有影响。

特别是对于有职业的人,可能会带来失业和收入下降的进一步负担,所以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原因和管理是当务之急。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被确定为脑卒中护理研究和实践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作为脑卒中幸存者生活相关研究中优先挑战的策略。

02医院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诊治过程,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评估患者症状经历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疲劳出现的时间、以及疲劳出现后引起的其他伴随症状。并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主诉分析其产生疲劳的原因和诱因。评估患者对于疲劳症状的认知水平,对于疲劳症状解决措施掌握情况,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关的知识普及和指导。

2、认知干预

向患者解释脑卒中后疲劳的概念、原因、表现形式和可能的后果,并相信告知患者脑卒中后疲劳症状和影响是可逆的。介绍有关脑卒中后疲劳的干预措施,如运动、劳逸结合,将日常活动优先排序并降低活动强度、饮食、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阅读、做游戏)、改善睡眠的措施。

3、心理干预

引导患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感受,分析影响患者不良状况的原因是疾病所致,还是家庭、社会关系影响的。实施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有些患者因为家庭成员、社会压力带来的烦恼,在引导中,患者说出自己感受会流泪,这也一种情绪的抒发,但主要还是需要从家庭关系去解决问题。

如果是疾病让患者出现身体功能方面的问题给患者的压力和担忧,这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当患者过于担心疾病对于未来日常生活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时,告知家属要积极做出回应,以乐观的状态安慰患者;音乐疗法、正念帮助患者识别疲劳状况,提前设定目标和策略、写日记记录(从8点到18点)、睡眠安排、活动安排、情绪管理。

4、运动干预

在进行运动治疗之前,实施者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逐步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治疗。鼓励疲倦的脑卒中幸存者克服他们可能对进行体育锻炼的任何恐惧,特别是他们的疲劳的消极想法(例如,“我对此无能为力”)。

分级运动锻炼:一级,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睡姿、坐姿(每天≥30min)。二级,指导拱桥运动,即去除枕头,以头部、双肘关节、双脚为支撑点将臀部抬高呈拱桥状,10次/d;在他人协助下从侧卧到坐立或从坐立位到侧卧运动,视患者耐受情况每天数次。

三级,引导患者能独立处于坐位并进行休闲活动,如读报、看电视、手工制作等,每天锻炼的时间和次数无限制;每天做伸展运动和抬腿运动各10次。四级,在他人协助下,每天做下蹲运动3次;患者使用拐杖或者旁人协助,每天在病房内行走10min。

五级,不需要别人协助下,每天做下蹲运动20次。六级,锻炼独立进行下床活动,能够独立解决大小便。七级,在看护人员的陪伴下,能独立在户外散步。放松训练:引导患者深呼吸,通过音乐构建一个舒适平静的环境,引导患者从脚到头按顺序交替放松肌肉和关节。

运动疗法包括重量支持训练,伸展,抓握,握住物体,每个动作进行10次,将重点放在移动性和步态训练上。(1)坐起训练:在患者的腰部垫一软枕,枕头与患者的腰部保持15°左右,之后渐渐将角度增加到30°与90°,训练时间15~30min,期间患者必须独自保持坐位,不能借助床的力量。

(2)转移能力训练:患者于床边保持坐位,双脚自然下垂接触地面,用健侧肢体辅助护理人员,借助力量抬高臀部,离开床面,将健侧的一只脚作为轴心,之后转动身体,坐到旁边的椅子。

(3)站与走训练:刚开始时,患者在两位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站立,之后由一名护理人员搀扶,最后由患者自行保持相对挺拔的站姿。当患者能够单独站立后,可进行行走训练。

5、睡眠管理

了解患者的日常睡眠质量,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设定好每天起床时间、睡前不能吃的太饱和摄入高糖食物、适当的有做一些有助于睡眠、让身体舒缓的放松运动。通过睡眠监测、睡眠环境构建、心理疏导、睡眠节律控制、深睡眠诱导等多方面科学睡眠管理模式。

6、饮食指导

食物要多样,避免暴饮暴食,密度与性状均衡;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体重管理:每周测量1次。

结语:脑卒中后疲劳通常被概念化为疲劳和精力虚弱的感觉,与身体、心理和社交功能呈负相关。脑卒中幸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会感到疲劳。而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还继续存在疲劳的独立预测因子,所以早期评估和处理住院期间的疲劳状况、精神状态、睡眠问题和肢体肌力情况是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和家庭过渡的重要步骤。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卒中后疲劳是一种多维的运动知觉情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