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白天交感神经活跃,心跳、呼吸及肠胃蠕动都加快,提高应激能力;睡眠时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活跃,内脏器官、心脑血管都能得到休息放松。
熬夜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消化道疾病、衰老、心理疾病等相关,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诱因。
我们一般都清楚熬夜可能会影响心脏健康,但其实反过来,睡眠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健康。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20%~56%,其中,约18%的患者表现为卒中后新发失眠。睡眠障碍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积极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对于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卒中后为何易发失眠
卒中后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总体而言,卒中后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维持困难,觉醒增加,以及睡眠结构异常。睡眠减少、觉醒增加可能与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卒中后失眠也与特定部位(如丘脑、脑干)的卒中有关,小脑幕(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上、脑桥中脑连接处、脑桥中缝核等部位的病变会影响非快动眼睡眠,低位脑桥病变可能会减少快动眼睡眠。此外,卒中事件发生后,患者的生活环境改变、活动减少、心理状态的改变也会导致失眠的发生。
五招来应对
当发生卒中后失眠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01
注意睡眠卫生与健康教育
积极鼓励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注意对患者的关爱与陪伴。且晚餐不宜过饱,并限制烟、酒、咖啡、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卧室只用来睡眠、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和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减少噪音和光照等)。
02
认知行为治疗
可以通过睡眠限制(科学熬夜)等方式改善睡眠。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相关失眠。另外,镇静催眠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也能使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更好的改善。
03
药物治疗
有人会选择使用安眠药来助眠,但又担心药物会让人“变傻”,又或是“上瘾”。然而,有研究表明,失眠所导致的记忆下降影响远甚于安眠药。
记忆力出现问题可能是失眠本身、用药不规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于依赖性而言,只要是在专科医师和临床药师指导下使用,系统规范地服药,是不易出现依赖性的。安眠药主要分为以下3类,均可用于卒中后失眠患者。
短效药: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
中效药: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适合帮助患者增加睡眠深度,减少夜间醒转次数,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不安。
长效药: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适合早醒的患者,也可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不安,但忌用于催眠,否则易产生“宿醉”现象。
此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阿戈美拉汀等),可以稳定睡眠-觉醒节律,缩短睡眠潜伏期,但缺乏对于卒中相关失眠患者的治疗研究,疗效尚不明确。
04
中医、中药治疗
研究显示,合理使用中药对卒中后失眠具有一定疗效。此外,针灸对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也有一定疗效。
05
其他疗法
研究显示,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相关失眠效果良好。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现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科研、诊断、康复和治疗中。它是利用低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达到增加慢波睡眠波幅、加深睡眠深度、增强记忆的效果。所以,卒中后失眠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及时、定期诊治,积极接受专业的指导,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和防治措施,一定可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云成上海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