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肥胖
TUhjnbcbe - 2025/4/7 22:08:00
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导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全球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它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世界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脑卒中的负担不断增加,而全球80%以上中风负担多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01脑卒中的发生与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密切相关,该病危害不容小觑

1、流行病学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风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及多国组织的中风MONICA研究报告显示脑血管病仍在上升,此外,中国脑卒中每年以近9%的速率增长,如果死亡率增长1%,到年中国将有近或万人死于脑卒中。

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卒中死亡率分布存在差异。自以来,与城市地区相比,乡镇地区的脑卒中死亡率更高。年,我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56/10万,乡镇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7/10万,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仍是脑血管病。

在中国,城市人口可能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且能够更好更积极的使用医疗环境。而中国乡镇地区可能是由于诊断不及时、药物治疗不当和教育水平低而导致的较高的卒中死亡率。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低,而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南部高和北部低的趋势。而脑卒中的发生与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密切相关,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和综合影响的结果。

由于气候环境不同、贫富差距、城市和乡镇居民饮食结构及习惯等的差异,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当地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及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控制至关重要。

2、危险因素

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高血压病、高血脂、有脑卒中家族史、吸烟、糖尿病、房颤和心脏瓣膜病。超重或肥胖在城乡中均为首位危险因素,考虑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缺乏及脂类食物摄入增加,这一危险因素在城市和乡镇都变得更加普遍。

由于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拥有更便捷的交通条件,而且饮食上会摄入更多的高脂营养食品;再加上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较大,应酬偏多,所从事工作多为体力劳动较少或轻体力劳动,长时间静坐,体育活动少,而乡镇人群以农业发展为主,农业劳作等同于体育锻炼,活动量较大。

从而造成城市人群运动量明显低于乡镇,同时影响体重和血脂,造成城市居民肥胖和高血脂人数增多。糖尿病方面,城市人群的暴露率明显高于乡镇,乡镇地区筛查出的糖尿病人数明显偏低,考虑与该地区乡镇人群对糖尿病知晓率低,也不能排除与抽样人群误差及样本量不足有关,该方面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

吸烟与脑卒中有很强的联系,未戒烟者比未吸烟或已戒烟超过10年者卒中风险高2-4倍,比从未暴露在烟雾环境者高6倍,因此,应加强宣传吸烟的危害,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男性,需戒烟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高血脂、高血压的暴露率,女性高于男性,考虑原因是:筛查对象大多数为绝经后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分泌的雌激素减少,而雌激素具有改善血管舒张反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它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考虑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减少、垂体分泌激素过多、体重增加和其他未知神经体液因子等影响导致血压升高。随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男性。有研究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女性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男性。

02了解肥胖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患者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1、BMI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BMI水平升高与脑卒中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独立于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最近的一项包括8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中发现,对于青年期的超重个体,肥胖和超重者的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风险效应逐渐增加。

即使在调整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青年期超重和肥胖仍会增加中风的风险。一项关于万人群的荟萃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日本的一项通过对45,名年龄在40-89岁之间脑卒中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的体重指数(BMI)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均呈正相关。我国的一项涉及万人的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肥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一项关于亚太地区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BMI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之间存在持续的正相关关系,BMI每降低2kg/m2,相应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降低12%,出血性脑卒中风险降低8%,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1%。

中国的一项全国代表性的死亡率前瞻性研究,通过对年至年间,名年龄在40至79岁但没有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国男性,随访10年,结果显示,BMI和收缩压之间以及收缩压和卒中死亡率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且当BMI25kg/m2时,卒中死亡率增加,超重和肥胖与卒中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

一项韩国的关于,名女性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当BMI20kg/m2时,卒中的总体风险最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另外一项,中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对名40岁及以上的中国男性和女性进行随访,平均随访8.3年,共发生例中风(例死亡)。

在调整性别、年龄、缺乏体育锻炼、城市化、地理因素、糖尿病、吸烟和教育等影响因素后,BMI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线性相关。结果显示BMI升高增加了中国成年人的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

2、腹部肥胖指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因体重指数不能区分脂肪的分布或考虑到这种分布随年龄、饮食和运动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腹部肥胖指标在预测脑卒中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可能比BMI更准确。德国的一项关于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BMI与卒中或TIA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而腹部肥胖标志物(WC,WHR,WHtR)与卒中或TIA风险增加相关,提示腹部肥胖指标比BMI能更好的预测卒中或TIA的风险。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WHR比BMI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另外,波兰的一项通过对名女性和名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两种性别中,WHR和WC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预后均为有力的预测指标,较高的WHR增加了两种性别的不良结果,而BMI没有显示明确的预测价值。

另外,一项针对名男性和16名女性的MORGAM研究,通过平均随访11年发现,BMI,WC,WHR和WHtR与男性和女性的卒中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WHtR。在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和BMI后,WC,WHR和WHtR仍与卒中风险相关,这种关联持续存在,但与BMI无关。这些数据表明,腹部肥胖的测量可以改善卒中风险的评估,而且与卒中的风险相关性高于BMI。

结语:尽管肥胖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但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很多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在许多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手术的存活率高于正常体重者,通常被称为“肥胖悖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