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年1月7日,罗马元老院对时任罗马驻高卢总督恺撒发出最后通牒,要他解除兵权,只身回到罗马。恺撒一旦放下兵权,能不能活着都是未知数。他还有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带兵渡过卢比孔河,进军罗马。
带兵渡过卢比孔河等同于向罗马元老院宣战,过了河就没有回头路。为此,恺撒在河边发表了演讲,其中最后那句就是著名的“Aleaiactaest”,现在常翻译为“骰子已经掷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恺撒的千古名言:“骰子已经掷出”。
对于当前的防疫政策来说同样如此。“骰子已经掷出”,事情已经发生,反对声再大,再怎么不愿意,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放开防控,必然会承担巨大的代价,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付出代价后,事情能够好起来,经济能够好起来。
年的预测就从“放开防疫后楼市会好转吗?”开始吧。
放开后经济真的会好转吗
我们可以感受到,刚放开以来,那些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出现,经济和消费反而比放开前更低了。商场、饭店、娱乐场所几乎都关门了,街道上平时都没什么行人,许多人因为阳了而不得不呆在家里。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目前这种萧条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大约过完年春节,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从现在“能阳尽阳”的趋势来看,大约到明年3月后,阳转阴基本上就会回归正常水平。当然,也不能太过乐观,万一再来个变异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波的“全民尽阳”会进一步降低疫情的防控成本,会使社会的经济活力逐渐恢复,商品和人员流通成本会最终降到正常水平。
当然,这一波付出的代价也会非常沉重,很多对疫情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会受到严峻的考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明年的经济增长就没什么理由不搞上去了。
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经济恢复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相较于疫情,没钱更加可怕。从明年开始,赚钱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对于楼市来说,现在是严重缺乏购买力的情况,你可以看到无论政策现在怎么刺激,楼市的销售数据依然不见起色,本质上还是大家都没钱,普通消费都尚且不足,哪还有多少余力去做买房这样的大宗消费?
因此,明年的楼市行情不会有大变化,即使数据在某几个月会出现短暂回弹,也不会改变整体趋势。即使有一部分的改善需求,数量也太少了,决定不了大势。
鉴于,明年1~3月都是疫情高峰期,楼市最快恢复的时间也要到明年5~6月份,那个时候明年都过了一半了。而且从一二线楼市企稳,到逐渐扩散大三四线楼市,至少也要到明年的9~10月份以后,楼市才能算真正稳住,这是最乐观的展望了。
而楼市稳住并不代表能回归以前的市场,只能说会比现在要好,但绝不会回到当年了。
70%的房企会出局
此前明哥就写过,今年应该有70%的民营房企出局,未来只会剩下30%的房企。那些已经爆雷的房企,几乎注定了是不可能再活过来的。他们退出房地产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支持房企的金融政策,几乎全是支持优质,未发生债务违约房企的政策,对于那些已经爆雷,信用已经彻底没了的房企,他们是没有机会再起来了。
现在没让他们倒下的原因,还是因为政府的“保交楼”政策不允许他们倒下,一旦“保交楼”任务完成,他们该破产就破产,该清算就清算,不会再进入房地产了。
很多人说,难道现在房企能交房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难道还得对他们感恩戴德?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果没有政府的“保交楼”政策,大部分的房企是真的会撒手不管,一走了之的。你没有拿到烂尾房真的应该感谢政府。
大部分的购房者现在还有一种巨婴心态,觉得自己交了钱就是上帝,就要开发商负责到底。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极端情况下开发商是根本管不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的。
而我们在市场最极端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保交楼”政策。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一个城市平均30~40个烂尾盘是正常现象。
总量萎缩,内卷加剧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企要做的事情都是偿债,在这个大周期之下,房企们的拿地热情会继续走低,没有了土地市场推高房价,楼市就不会再有之前那么火爆的行情。再加上人口不断下滑,未来的楼市总量肯定是萎缩的。
既然总量都在萎缩,对于地产人来说就不会是好消息。降薪一定会继续发生,房地产会回到制造业那样的成本管理水平。
那就意味着:
1.地产人岗位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减少;
2.现在这点人都能维持运转,以后就更不可能增加人数。
所以,地产人早就没有了黄金时代。如果不能跟上变化,提升和改变自己,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明年的内卷会继续存在,继续加剧,不想卷就只能主动转行。我们通常都会听到许多地产大佬在大谈房地产的未来,什么企稳、回升啥的,那些话很明显不是说给你听的,说给投资人听的,自己心里得有点逼数。
写在最后
本来还想写下市场的,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写的悲观,又被没有脑的说是“唱衰市场”。如果市场真的能被明哥唱衰,明哥肯定会去投资股票。
在这样的一个行情,你不能抱有太高期望,楼市能比年好一点,就已经不错啦!
骰子已经掷出,大势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