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溯本求源华为P50系列,手机影像边界
TUhjnbcbe - 2025/4/30 18:03:00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bdfyy999.com/m/

年7月29日,华为P50系列终于到来,比起过往的正常发布时间已经晚了差不多4个月,姗姗来迟。但不管怎么说,华为在现在的艰难情况下,还依旧坚持更新旗舰手机系列,实属不易,首先要给华为叫声好。而本文的内容,则是解读作为手机影像领域的领导品牌,华为这次在P50系列上提出的“计算光学”和“原色引擎”又是什么样的全新概念。

回归本质的思考

在文章的最前边,是我个人一个小小的炫耀时间。在这次发布会之前,我受凤凰网的邀请,出镜录制了关于华为P系列回顾和展望的视频。

视频最后是关于即将发布会的华为P50的畅想环节,我的观点:

“在手机影像领域,我并不看好以大底为代表的硬件路线的可持续性和前景,因为其带来的正向边际效应已经减弱了很多,而给手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进一步增强——P40Pro+在1/1.28英寸和10倍长焦模组加持下,其重量与厚度带来的体验已经不算好了,可能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大的硬件”,

“相比硬件提升,手机影像更多的发展突破口还是在应该在计算摄影方向,当年GooglePixel上IMX/的单摄系统,在算力加持下的出色发挥,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是的,手机影像的发展,始终不应该脱离手机这个基本属性,随着平台算力的不断提升,计算摄影的边界和高度,还应该有超越我们想象空间的发展。而正是在这种回归本质的思考,让P50系列在如此轻薄的机身下,却有着赶超前作的影像体验与画质表现,在此之前,我们又何曾想到呢?

XDOptics,光线的真相

XDOptics,计算光学,是本次P50系列上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实这方面的研究,华为已经做了很多年,用华为影像工程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华为现在有自己的镜头设计能力,我们知道每一枚光学镜头的优点和缺点,知道在捕捉光线的时候,它会有哪些方面的缺失。只要知道这些可以往回追溯的信息,我们就有可能通过算法的补偿,将这些缺失的光学信息找回来。”

虽然他们并没有明确表示计算光学研究启动的时间点,但通过“徕卡与华为的合作,带给了我们光学的标准,从而在这个领域牵引我们的设计”这句话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大致推算出这项研究的启动时间,而P50系列,就是商用这项研究的首批机型。

即使是一款设计得非常出色的镜头,也会存在彗差、球差、象散、色差、畸变等一系列光学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单反相机上,镜头暗角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相机上开启“周边光量校正功能”来减轻暗角。计算光学就与这个思路很像,但它要复杂得多。

华为认为一个模组的镜头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上提前预测和后期测量,得知该镜头光学的特性,只要光路可逆,知道某个指定波长的光线经过镜头前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之后将这样的变化公式化,通过算法来提前预测光路导致的像差损失,并在后期通过算法还原成理想的镜头应该成像的效果。

通过这项技术,P50Pro上的长焦模组在MTF10分辨率测试中,取得了比前一代得分翻倍的成绩。

在计算光学出现之前,即使传感器、ISP和算法再出色,这一体系处理的光学信息,都是经过镜头之后有损耗的信号,以这次发布的P50Pro的长焦潜望模组为例,通过它之后,原始的光线信息会出现50%的损耗,就算是通过XDFusion算法后处理,最多也只能达到60%的原始图像信息的恢复——华为将这种处理叫做“半段式图像处理”。

而在计算光学技术的加入之后,可以多还原25%的光线信息,从而让最终图像保留信息提升到81%的高水平。这一系列的图像处理方式被统称为“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光学(XDOptics)与计算摄影(XDFusion)分处两个不同的体系,前者用来解决光学设计上限的问题,主要解决清晰度和原始光学信息的问题,后者则解决清晰度、动态范围(多帧)、色彩、清晰度(比如锐化)等一系列通过ISP+算法组合来解决的问题。计算光学在整个影像体系中比计算摄像的位置更前置,两者相互结合,共同解决影像清晰度的问题,以提升基础画质中这一重要的指标。

我们平时在使用手机拍照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拍风光这样的题材时,要是画面中出现大量树叶时,最后的照片上本来片片分明的树叶就有可能糊成一团,因为这样的高频场景,对镜头的解析力会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如果手机镜头的分辨率不够,无法给传感器提供足够的细节,传感器和ISP就会因此将这些地方简单粗暴地进行涂抹处理,影响照片最后的画质。而在计算光学加入之后,会让整张照片的锐度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种提升并非传统算法做的过度锐化,而是更加自然、更符合光学特性的锐度增强。

但我觉得,计算光学技术另一个重要意义能让消费者的感知更加明显:在它对手机外观设计能带来更大的帮助,即在更轻薄的机身下,影像能力还能做到不降反增。

由于这次P50系列主摄模组体积更小,且在计算光学技术的帮助下,P50Pro的长焦拍摄通过单独的一枚长焦镜头模组就能完成,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用10倍+3倍两个模组接力的方式。少了一个模组,让机身的厚度比上一代足足小了0.45mm。同时,P50Pro在进行10倍长焦拍照时,防抖和画质表现,都要优于P40Pro+,这就是计算光学的威力所在。

想想也有意思,由华为P30Pro挑起的手机变焦大战走到年,有些手机品牌因为模组重量与机身ID设计冲突严重考虑放弃长焦功能,而华为的计算光学带来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应该又会让长焦功能继续发展下去吧,毕竟外出旅游,手机长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原色引擎,迎合感知

“所见即所得”,这是很多用户对于影像的基本要求,此话看似简单,却足以让所有影像相关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老师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一张好的照片,它首先应该是一张准确的照片”。放在数码影像上,就是3A准确(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的照片。

但是,这也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所得超越所见”,这样的照片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比如碧空如洗,比如红烧云,比如超级月亮——于是,这次华为P50系列带来了全新升级的计算摄影技术XDFusionPro新引入超级滤光系统、原色引擎和超动态范围等技术,原色引擎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白平衡是数码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传感器并没有白色的概念,我们想要得到一张颜色正常的照片,就需要通过白点来进行色彩校正,这就是白平衡。如果我们的拍照对象是纯色,找不到用来参考的白点,就很有可能得到一张色彩怪异的照片——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用手动白平衡来解决,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且,传统的白平衡只是做到标准的光谱意义上白色还原,而在不同的拍摄环境下,人眼看到的白色却又是主观的,千变万化的:在下午的阳光下,白衬衣是白色的;在朝晚霞的光线下,白衬衣则可能是黄色的;在霓虹灯照明下,白衬衣又可能变得五彩斑斓……所以,XDFusionPro中的原色引擎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

在P40系列上,搭载了一枚8通道色温传感器,用来检测拍照时的环境光色温。到这次的P50系列上,这枚传感器升级到了10通道,环境光谱探测率提升了50%。同时,P50还做了拟合人类感知色彩的流程。人类感知色彩分为两部分:一是人眼看到,二是人脑处理。

模拟人眼的部分,华为工程师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多光谱传感器获得的环境信息后,做了RGB-CIEXYZ的色彩空间转化——这是一项华为独有的技术;人脑模拟环节,P50加入了色适应模型来达成。色适应是指人类完全地或者部分地适应照明光源的色品,使得光源色品变化时,保持感知到的物体色貌尽量恒定的能力。人脑模拟解决的是把传统的RGB信息转成人眼视神经的模型,再加上色彩增强,来使手机拍到的图像色彩与当时所见的环境色彩一致。

调校相机色彩的传统方式,比较简单的方式是用24色标准色卡,在各种环境下调成一样。P40系列上,华为用大概种颜色的色卡在各种各样复杂或简单的光线环境中调校。P50则使用了种颜色的色卡进行色彩调校,精细地覆盖了P3广色域的大部分面积,也覆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拍摄场景。

传统色彩处理是先做白平衡再做色彩校正,P50则直接把传感器原始的RAW图像信息,通过模拟人眼的色适应过程并增强色彩,还原成人对所“见“的样子,这样色彩的信息会丢失更少,更加准确。但华为工程师也坦言,就算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只能做到与大多数看到的结果一样,很难做到能满足每个人的喜好。

华为工程师相信,P50系列可能是目前色彩还原最准确的手机,而且还会在未来,继续投入基于人因实验的色彩科学领域。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做到把每种口红的颜色都能识别准确,还因此特别购买了两千多支口红来进行色彩校准。

需要提到的是,原色引擎对于色彩的判断并不像之前那样依赖AI能力的训练,完全依靠来自全新10通道色温传感器的数据综合处理。

这一点再结合前边提到的计算光学技术可以看出,这次华为用于P50系列影像调校的两个关键因素,全部来自传统摄影领域,但又更顺应手机影像的消费者习惯——遵循传统摄影的基本要素,针对手机影像的特点,利用算力算法进行优化,忠于“所见即所得”,又力争以最直接的方式达成“所得超越所见”。

一些其他关键信息

关于这次发布的P50系列,除了前边提到的两项关键影像技术,还有一些比较有趣且重要的零散信息,也整理一下。

今天发布会上,老余的这句话算是记录了

1.这次P50系列的色彩饱和度调校方向顺应现在的大环境,会变淡,色彩表现更优雅。

2.拍照后处理速度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改进,从年到现在,华为一直重点解决成像速度比较慢的这个问题,到P50关于拍照速度的各项指标都提升了30%~%。

3.为了能让P50系列更好地适配高通骁龙平台,华为与高通双方做了深入沟通,互相开放了很多API,把麒麟上的算法移植到高通平台上,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感知,总体来看,麒麟的ISP6.0性能还是要更强一些。P50系列也会在全球市场上市。

4.因为麒麟和骁龙平台不同,有硬件规格上的差异,所以鸿蒙系统运行在骁龙平台上会有一些功能上的差别,但总体没有问题。

5.计算光学技术暂时还不会用在视频功能上。

6.华为和BOE的屏幕技术合作,还有很多不能透露的细节,但到了年,显示效果和三星钻排相比,应该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显示效果差别了。(最近我也在与BOE沟通,看是否能拿到更多技术细节)

7.后续我们还会看到华为Mate50系列的。

写在最后

作为手机影像大底与长焦两场战争的发起者,华为这次在P50系列上有明显回归的思路。单从硬件规格上来看,P50系列算不上特别极致,但是在“计算光学”和“原色引擎”两项新技术的加持下,P50系列在同样遵循传统摄影规则的前提下,给手机影像领域的突破带来了新的方向:软硬件一体结合得更加紧密,基于人因工程,让照片带来更多惊喜,更符合并取悦人性。在与传统相机的竞争中,手机影像已经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胜利,它还会走向何方,也许限制只会来自我们的想象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溯本求源华为P50系列,手机影像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