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说:韩教授,看您的文章提到,大脑也有“老年斑”,一旦积少成多,就会出现健忘等症状。“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诊断的“金标准”。那么,如何能够预防“老年斑”形成?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辈在什么年龄段需要开始注意了?有没有一些极早期的症状可以提醒患者及早就诊?推荐去什么科室就诊?因为患者对于挂哪个科室的问题往往比较迷茫,医院可能也没有记忆门诊。
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所说的“老年斑”,是指沉积于AD患者大脑皮层的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AD发病机制提到,Aβ聚集于大脑皮层后,会诱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脑细胞死亡。工作的脑细胞死亡不超过一半的时候,因为我们人类大脑有脑与认知储备,有代偿功能,因此,不会立即出现临床症状。然而,工作的脑细胞死亡数量超过50%后,就会失代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了。因此说阿尔茨海默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便不可逆转,只有早期发现,防患于未然,才是AD诊治的最高境界。既然出现症状就晚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预防症状的出现呢?
办法是有的。虽然我们还不知道Aβ形成的确切原因,但是,我们知道引起失智症的12种可防可控因素,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从小就要接受教育,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甚至是文盲,那么就增加了7%的患病风险;中年要预防听力减退,因为听力减退如果不治疗,老年患AD的风险就会增加8%;还要防止脑外伤的发生,因为脑外伤会增加3%的AD患病风险;中年高血压会增加2%的患病风险;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占5%,酗酒占1%的风险,缺乏锻炼占2%,肥胖占1%;老年期抑郁和社会孤立各占4%;空气污染占2%,糖尿病占1%。上述12种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未来患AD的风险就会下降40%。欧美国家由于对AD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发病率稳中有降,我们国家不降反增,由此可见,预防是多么重要,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的治疗。防治AD是我们终生都需要做的功课。
综上所述,如果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辈终生都需要预防AD,对于发病率比普通人高的有家族史的人,预防的获益会更高。
那么,有没有一些极早期的症状可以提醒患者及早就诊?
有的。主观认知下降就是在AD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临床前期,患者就会有的自我感觉。Aβ在患者的大脑皮层开始沉积,到出现临床症状,大概需要15-20年。这么长的潜伏期里面,我们是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其实,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5-10年,患者自身就会有记忆力下降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与自己从前认知正常的状态相比较而言的,有下降,而且是持续地下降,并且,还与急性事件无关。不能是急性脑血管病后突然出现的急性记忆力下降。因为AD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隐袭起病,逐渐进展,持续下降。有别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和手术全麻等急性事件导致的急性认知下降。AD临床前期的自我感觉记忆力下降,也是隐袭起病,逐渐进展,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如果之前脑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会往这方面想,因此就会完美地错过了临床前期发现并干预的最佳“时间窗”。如果能够做到在临床前期发现,那么AD诊断将比目前提前5-10年。
发现自己有主观认知下降怎么办?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医院的神经内科记忆门诊接受相关检查越有利于早期发现。比如,性价比最高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目前已经联合了全国家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加入了我们的联盟,联盟内记忆门诊将采用统一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有统一的界值,可以量化认知功能。上下联动,医院进行检查。便于患者早期被发现,医院进行长期跟踪随访,依从既定的非药物干预方案长期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到有了临床前期用药后,再加上药物干预。AD预防和治疗就可以落地了。目前有两家国外药厂正在国内进行痴呆前期和轻度痴呆阶段患者的药物临床试验。没有记忆门诊的单位,估计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也是不重视的,对于早期,尤其是超早期或者极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恐怕也不能识别。因为,此时检查血液常规指标和脑磁共振的常规指标,一般不会发现异常。所以就需要去专科的记忆门诊,医院是神经内科设立了记忆门诊,医院记忆门诊在老年科等等。不管是在哪个科,只要专门设立了记忆门诊,就说明该院重视了记忆问题,早期诊断就可以信赖。有疑问,欢迎在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