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6月22日丨归创通桥-B(.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万股,国际发售股份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年6月22日至6月25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6月25日;发售价每股发售股份39.80-42.7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股,入场费约港元;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年7月5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就集团全面的产品组合而言,集团是中国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作为一家以自主研发及制造能力、专有技术平台及经良好往绩记录证实的商业化能力为支撑,并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带领的综合医疗器械公司,集团为中国及海外的医生和患者提供治疗及应对神经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集团目前的治疗领域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及透析相关疾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集团为患者及医生提供中国国内神经和外周血管医疗器械公司中最全面的涵盖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集团目前的神经血管产品组合涵盖五大类别(即缺血性、出血性、狭窄、颈动脉、血管通路装置)的全套产品,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集团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已开发出涵盖上述所有五大类别的神经血管产品组合的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集团拥有22款获批产品及候选产品,在中国的国内参与者中,集团拥有最全面的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组合,涵盖支架、球囊、导管和滤器等全系列动脉和静脉产品。此外,集团的产品组合亦包括两款血管闭合装置候选产品,使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开发出血管闭合装置候选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
自年创立以来,集团已系统、全面地开发出45款产品及候选产品组合,涵盖神经及外周血管器械市场及血管闭合装置市场,这些市场都存在渗透率严重不足且发展迅速的特点。集团的两款核心产品是蛟龙颅内取栓支架和UltrafreeTM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eDCB”),这两款核心产品已在中国实现商业化,且集团正在对这两款核心产品展开进一步研发。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集团的广泛产品组合包括中国及海外的合共12款获批产品,其中包括6款用于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获批产品及6款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获批产品。集团亦在中国拥有36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候选产品,其中6款处于注册阶段、9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1款处于型检阶段及10款处于设计阶段。于往绩记录期间,集团在中国和海外实现了6款产品的商业化,并自该等产品的销售中产生收入。年,集团大幅增加在中国的销售,集团于中国销售的收入占年总收入的87.9%。随着集团目前的产品和候选产品在中国获得更多的上市批准,集团预计将在中国产生更多的销售额。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国政府并无就卒中治疗及预防器械设定指导价。
集团已与基石投资者订立基石投资协议,据此,基石投资者已同意按发售价认购以总金额1.45亿美元(约11.亿港元)可购买的一定数目的发售股份。基石投资者包括Hillhouse、富达国际、LakeBleuPrime(由清池资本(香港)有限公司管理)、BoyuCapitalOpportunitiesMasterFund(由博裕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投资基金)、AIHCMasterFund、HudsonBay、SnowLakeFund(雪湖资本为投资管理人)、Cormorant、Octagon、AthosCapita、SagePartners、及常春藤。
假设发售价为41.25港元(即发售价范围中位数),基石投资者将予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为.15万股发售股份,占根据全球发售所提呈发售的H股的约45.47%(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且未计及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将予发行的任何股份);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集团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8.44%(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且未计及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将予发行的任何股份);及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及超额配售权获悉数行使后集团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8.21%(未计及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将予发行的任何股份)。
集团估计,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及假设发售价为每股41.25港元(即发售价范围的中位数),集团将收到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23.14亿港元。其中,约37.0%将被分配予集团的核心产品(即蛟龙颅内取栓支架及UltrafreeDCB);约11.0%将被分配予集团其他5款主要产品(即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血流导向装置、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外周静脉支架系统及血管闭合装置)的持续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一款处于注册阶段;约40.0%将被分配予集团其他38款产品及在研管线,以开发集团的产品组合,进而提供全线解决方案;约3.0%将分配予进一步升级研发设施;约4.0%将分配予潜在战略收购、投资、授权引进或合作;及约5.0%将用于集团的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