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可加快硬化斑块生成速度,若没有及时清除损伤因素会使得斑块持续性进展,斑块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血管内径变得狭窄,那血管狭窄程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吗,不妨来找一找答案。
血管狭窄程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吗?
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级,一级是狭窄程度小于25%,二级是在25%~50%间,这是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在50%~75%是三级病变,被称为重度狭窄。超过75%时是四级病变,被称为重度狭窄。通常重度狭窄患者才会出现缺血症状,轻度和中度狭窄能满足日常供血需求并不会有明显症状。狭窄程度和危险性并不相关,通过血液通行能力展现出血管狭窄程度,评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同时,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跟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事件并不成正比,换句话说,并不是血管狭窄程度越重,越易出现脑梗死或心梗死。导致心梗和脑梗发生的原因是斑块破溃引起血小板积聚,从而血栓生成。粥样硬化斑块是否易破溃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血管狭窄后该如何治疗?
1、保持心态平和
斑块生成并不是简单的胆固醇在血管内皮堆积,是胆固醇被氧化的过程,胆固醇被氧化后可激活炎症反应,巨噬细胞会开始吞噬,巨噬细胞转化成泡沫细胞沉积,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斑块并不能消除,但也不能太担忧。因为轻度和中度的狭窄并不会影响器官供血,只要防止斑块进展,避免斑块破溃即可。必须保持好心态,正确面对疾病,不能过度恐慌。
2、积极治疗损伤血管内皮的因素
若想要治疗血管狭窄,先去除会损伤血管内皮的一切因素,如稳定好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尿酸。及时戒烟,做到滴酒不沾,少坐多动,控制好体重,一般消除血管内皮损伤因素后就能防止斑块进展。
3、合理用药治疗
虽然斑块并不能消除,不过可合理用药来缩小斑块,可合理用他汀类药物来调节血脂,有效改善血脂内皮代谢。他汀类药物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反应效果,增加斑块密度。虽然他汀类药物不能消除斑块,不过能稳定斑块,使得斑块缩小。不过在用此类药物时,需定期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来没有出现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控制在2.6毫摩尔;曾经出现过脑梗或心梗的人群,患胆固醇水平是控制在1.8毫摩尔。即使血管狭窄的人血脂正常也要坚持用他汀类药物。
温馨提示
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时,被称为重度狭窄,此类血管狭窄的情况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减轻症状,常见的手术有置入支架,能把狭窄的血管撑开,维持正常的血液流通。另外要做好预防工作,远离烟酒和肥胖。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精神受到强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