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半秒钟时间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存在截然不同的命运。
——电影《教父》
逻辑思维,听起来并不复杂,但真正能够领悟真谛的人却寥寥无几。简单来说,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法。因此,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都是无用信息,都需要剔除。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质的人,能够抢得先机。
在别人还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成长自然就会从匀速运动变为加速运动。更加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单个思维模型并不足以支撑起来我们所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这一方面,沃伦·巴菲特的得力搭档查理·芒格就曾提出,打造多元思维模型。
换言之,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No.1
机会成本思维模型
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机会成本是十大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更完整的表述是,机会成本就是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所有选择中,最好的那一个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
俗称有得必有失。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读大学的显性成本是学费、生活费等支出,而机会成本则是退学去做其他事情,以获得最大收益。如果他们按照正常进度读完大学,并没有对机会成本进行准确的盘算,也许微软、Facebook早已错过最佳风口。
对大多数人来说,机会成本的核心就是时间成本,一天有24小时,如何合理分配,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正所谓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在哪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机会成本越高的人,越珍视自己的时间;机会成本越低的人,反而越不在乎自己的时间。
由于大脑的天然惰性,人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