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导读
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后再通率仅为46%,14~34%的再通患者会发生再闭塞。这种再闭塞主要归因于局部血栓和内皮损伤引起的血小板活化。静脉溶栓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尚在探索之中,ARTIS研究的虽得到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消除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能益处。替罗非班是一种选择性的非肽类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最终途径,半衰期短(≈1.6小时),停药后4h内可使延长的出血时间恢复正常。有文献证实了替罗非班在AIS中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目的是探索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组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对照组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本文附赠配套PPT课件,请划至末尾可查看并下载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我们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一种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是否安全,是否能降低再闭塞的风险,改善预后。
方法
41例患者首先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然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时间不少于24小时。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系统性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24小时和第7天(或出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在3个月进行评估。这些患者的结局与倾向性评分-仅与阿替普酶匹配的历史队列进行比较。
结果
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组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或系统性出血的发生率(P=1.00)。24小时后,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组出现再狭窄的患者较少(2.4%对22.0%;P=0.)。在第7天或出院时,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6;P=0.)。在3个月时,该组有更多的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70.7%对46.2%;P=0.)。
结论
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相比,阿替普酶后即刻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引用本文:
LiW,LinL,ZhangM,WuY,LiuC,LiX,HuangS,LiangC,WangY,ChenJ,FengW.SafetyandPreliminaryEfficacyofEarlyTirofibanTreatmentAfterAlteplaseinAcuteIschemicStrokePatients.Stroke.Oct;47(10):-51.doi:10./STROKEAHA...EpubSep8.PMID:.
专家点评
对于处于时间窗内的AIS患者,静脉溶栓是常规的治疗手段,第一时间可部分开通闭塞动脉,改善患者预后。但近年来静脉溶栓后症状好转再恶化(deteriorationfollowingimprovement,DFI)的问题逐步引起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