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妈妈以“0-24岁”成长规划为主轴,从中国家庭实际需求出发,整合资深教育专家知识体系及全球最优质教育资源。矢志和更多妈妈一起,为每个孩子定制长期整体教育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产品及贴心服务。在成长中发现真实的自己,树立开放的价值观,培育新一代社会精英。
TY说
如果说,年是嘟嘟正式插班的一年,那么从他出生到现在为止,做的所有计划,都是为了这一年,都是为了这一天。
在决定嘟嘟插班的这件事儿上,我思考+准备了18年。
作为一个一直从事英国教育的妈妈来说,我好像经历的所有事情,长达18年的工作,包括8年的计划,就是为了这一年。可也是这一年,世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带着嘟嘟进行长达一年的插班,恐怕这个决定在大家眼中似乎可以用“难以置信”来形容…
随着人生年轮慢慢滚进了大学时代-工作时期-国际教育时期-结婚生子-回归职场,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发展着。我也从少女裂变成了一个浑身是胆、无所不能的母亲,我的内心充满了重新认知世界的动力和能量。
是的,成为了母亲,肩上多了一个生命的重量,我看淡了很多事情也看重了很多事情。每一天在思考着嘟嘟成长问题的同时,也时常自问自己的成长是否足够。
从英国教育工作者再到一名母亲,我对亲子关系、儿童成长、英国教育及对中英教育合作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果不是来到北京,或许我不会从事现在的行业,也会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年,我离开三尺讲台,来到北京。也是在这一年我开始投身国际教育领域。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可不曾想,与英国教育的不解之缘一下子就长达18年,而且仍在继续。
工作在英国
18年来,我一直在英国—中国两个国家之中来回往返,对于中西方的教育体制和内核都在逐渐了解。
我遇到过很多家长,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
“唐老师,你看我家孩子在哪个国家比较好;
唐老师,我家孩子成绩不行,是不是到国外就可以了?
唐老师,孩子太小能出去么?
......”
在这里,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如果任何一个人可以马上给您一个建议,那么你一定当心,因为任何没有进行系统了解之后给你的建议,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孩子能不能出去?怎样出去?读哪个学校?这些都不是灵光乍现或者是临时的选择,最少提前2~3年,甚至是更早就要做出计划。
嘟嘟的插班,在他出生那年就定好了,无论怎样变化,这一点是绝不能改变的。
在我进入英国教育行业之前,我从没有考虑过送我的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直到我来到北京,直到我深入的了解了中英低龄教育的不同,直到我看到经手的学生的转变,才渐渐清晰了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规划。
虽然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但从事的国际教育行业也一直在接触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学生。在教育问题上,国外的教育给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只是给了鼓励、润滑和推动,最后孩子们往往就会给我惊喜,能帮助到孩子们,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有价值。
这样的案例多了之后,给我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如果我是一位母亲,我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孩子?
生下嘟嘟后,我除了体会到浓浓的养育新生命带来的幸福感外,更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压力,原本以为自己一定是特别坦然、特备胸有成竹的面对孩子,但实际上,还是会担心自己的决定。在某个表面平静内心波澜的下午,我告诉家人
“嘟嘟未来二年级的时候,一定要去插班。”
可就在嘟嘟到了二年级这一年,年,疫情来了,英国也沦为了重灾区。
我要带着孩子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来插班,很多家长和朋友都会问我:“疫情期间,现在去英国安全吗?
中国孩子不会受到歧视吗?英国学校的安全保障怎么样?
要是生病了,怎么就医?
孩子这么小,能跟上课程吗?
......”
是什么给了我决心,嗯,当然不会是梁静茹给我的勇气…
这些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一向大家解答,但是对于为什么要来英国插班,我只能说,这是他一出生就定下的计划。
从事英国及教育工作十多年来,我个人体会最深的就是,一定要对孩子的教育有规划,这个规划可以是国内,也可以是国外,无论是什么,但一定要有。
在嘟嘟三岁的时候,是可以参加国际亲子夏令营的年龄,那么每一年的夏天我都会带他到英国来参加,提前为他适应环境,提前了解学校和老师、提高语言交流的兴趣,从三岁到八岁,连续5年从未间断。
那么,八岁在英国进行一年的插班体验学习,是我早早的就计划好的一个事件,只是遇到了疫情。
有人问我疫情对孩子的插班有影响吗?
答案是一定有的。
只是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疫情是突发的事件、是不可控的,这些我们作为家长无法掌握,我们能掌握的就是在孩子每一阶段都不能错过。在这里,我能够给家长们的建议就是,对于低龄留学也好,对于低龄插班也好都要时刻准备着。
(决定插班之后做了哪些工作?孩子的适应情况?疫情期间的行前的学业准备,会在下一期哦,这一期有点装不下了,想说的太多了。)
其实,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