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物理常态课堂教学,丰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内涵,10月23日,苏州市“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二物理常态教学优化研讨活动”在相城区漕湖学校展开。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科院主办,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协办,相城区漕湖学校承办,来自苏州各市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各校物理教师代表7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
漕湖学校戈晓燕、常熟实验中学陆梦娇两位老师同题教学《光的反射》。戈老师由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光反射演示器找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初步认识反射定律。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做到学以致用,当堂见效。陆梦娇老师则由激光打靶引入,让学生经历了从光的直线传播到认识光的反射这一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光的反射定律,用反射定律来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园区西交大苏州附属初级中学陈刚、张家港常青藤中学的汤汝全两位老师同题教学《光的折射》。陈刚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快速导入新课,接着借助实验活动,师生共同探讨折射话题,环环相扣,渐至佳境。
汤汝全老师另辟蹊径,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观察碗底的硬币,直观了解本课内容。带着“为什么能看到硬币”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做、用心想、齐心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掌握了新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
点评交流
苏州市物理教研员李刚老师的主持了下午的研讨交流。
相城区物理教研员高成*老师点评戈晓燕老师的教学。高老师认为本堂课设计清晰,通过“光路显现”活动来认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由浅入深,逐步递进,达到了教学目的。然后高老师围绕“备课时要思考哪些问题”与各位老师展开了交流。他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为什么教”以及“如何教”,明确课堂要传授的学科知识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吴江区物理教研员白孝忠老师和张家港塘市初级中学的袁峰老师都对汤汝全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汤老师用“硬币重现”这一趣味性试验导入光的折射现象,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的折射涉及到的几个概念,最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归纳光的折射规律。汤老师善于唤醒学生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实验探究的全面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常熟市物理教研员钱国良老师对陆梦娇老师《光的反射》一课进行了点评。陆老师创设了激光打靶这一情境引入新课,初步认识光的反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围绕本节课中心设计了几个问题,通过学生实验探究逐步解决问题。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抓手,以兴趣为动力,以构建为根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结构。
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副校长肖晨对陈刚老师《光的折射》课堂进行了点评。肖校长认为陈老师的课堂学生活动导入,高效互动;深度挖掘教材,层层递进;开展探究实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问题引发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准备充分,课堂高效,学生反应良好。
专题讲座
课堂点评之后进行的是专家讲座。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特级教师舒惠就上午的常态教学,强调课堂的重要意义。舒老师认为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把握好“建模、创新、有据、有理”的重要场所,物理教师要让学生们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去尝试建模,从而在高中学习里能够慢慢形成完整的认识。舒老师以初中物理的光学为例,通过与小学科学的比较,指出在初中教授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丰富“物理知觉”,形成“物理表象”,达到建模目的,从而培养出有智慧、有思维的人。
李刚老师就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李老师强调“问题引领、活动载体、渐进建构、弹性教学”是苏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希望全体教师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能统筹教学,放眼单元,而不是局限于一节课,要做站位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将常态课上成公开课,公开课也可以上成常态课,让学生成长,让学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