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029/4505357.html模型讲解例1.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图2解析:由于静电场的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且沿电场线电势依次降低,由此可判断Ox轴上方区域y轴左侧各点的场强方向斜向左上方,y轴右侧各点的场强方向斜向左下方。电子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水平分力沿x轴正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同,因此,电子在x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加速运动,根据空间对称性,电子从x=运动到过程中,在y轴左侧运动时间比在y轴右侧运动的时间长。电子受到电场力的竖直分力先沿y轴负方向,后沿y轴正方向。因此电子在y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但由于时间的不对称性,减速时间比加速时间短,所以,当时,的方向应沿y轴负方向。正确答案为D。例2.如图1所示,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静电力恒量为k)。图1解析:在电场中a点:板上电荷在a、b两点的电场以带电薄板对称,带电薄板在b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题目中要求带电薄板产生的电场,根据中学物理知识仅能直接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无法直接求带电薄板产生的电场;由Ea=0,可以联想到求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的方法,利用来间接求出带电薄板在a点的场强,然后根据题意利用对称性求出答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确定1.从力做功的角度去确定(1)只受重力或弹簧的弹力。(2)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3)其他力也做功,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2.从能转化的角度去确定(1)在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中,若只有物体的动能和系统的重力势能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则机械能总量不变。(2)在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中,或只有物体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则机械能总量不变。(3)在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中,若只有物体的动能、系统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则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4.机械能守恒的具体含义机械能守恒包含了“变”与“不变”两层意思,“变”是指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之间发生的相互转化,“不变”是指系统机械能的总量不变。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如图所示,当光线AO照射到两种介质(例如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分成两条光线:一条光线OB返回原介质,称为反射光线,另一条光线OC进入另一种介质,称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界面法线ON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入射面。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i),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反射角(i’),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2)反射定律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该定律可表述如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它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路可逆实验表明,如果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反射面上,它就要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这一规律称为光路可逆性原理。在上图中,若BO为入射光线,则OA必为反射光线。
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静止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用力向下拉球使球与地面接触,然后从静止释放小球(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以内)则:
A.运动过程中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h
B.球上升过程中势能不断变小
C.球距地面高度为h时,速度最大
D.球在运动中的最大加速度是kh/m
解析:因为球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球从地面上由静止释放时,先做变加速运动,当离地面距离为h时合力为零,速度最大,然后向上做变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最低点速度为零时距平衡位置为h,利用离平衡位置速度相同的两点位移具有对称性,最高点速度为零时距平衡位置也为h,所以球在运动过程中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h,由于球的振幅为h,由可得,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由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系统的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所以正确选项为ACD。
光的干涉(1)光的干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同,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2)干涉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或两列光振动情况总是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同一束光分成两列而获得。四、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1)获得相干光源的办法把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能保证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差。(2)具体办法若用狭缝代替小孔,可得到更清晰的干涉条纹,这就是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它的意义:证明了光的波动性。(3)对光的干涉现象的解释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狭缝,S1S2=d,缝到屏的距离为L,Ld,O是S1S2的中垂线与屏的相交点。若两列光波到屏上某点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这一点将出现亮纹,若两列光波到某点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该点就出现暗纹。(4)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特点中央为亮纹,两边是明、暗相同的条纹,且亮纹与亮纹间、暗纹与暗纹间的间距相等。(5)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x=其中d为两缝间的距离,L为缝到屏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6)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做实验:则中央亮纹为白色,两侧出现彩色条纹,紫光最靠近中央,彩色条纹显示了不同颜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是不同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