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下,我院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是唯一被证实可以减少患者残疾率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我院治疗急性脑血栓的较为成熟的办法。我院于8月份通过卒中防治中心评审验收,为广大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01
溶栓治疗前查体
12:15患者老年男性,70岁,因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于12点15分来急诊科就诊。急诊科李庆贵医师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结合患者急骤的起病形式,考虑脑血管病,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急行头颅CT、心电图、微量血糖、血常规、凝血四项检查,同时请神经内科卒中溶栓小组急会诊。由陪检人员高峰全程陪同病人行相关检查,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12:35病人于12点35分到达神经内科病房。入院后,科主任文金华和值班主治医师于海游仔细查看并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清楚,精神差,反应迟钝,混合型失语,构音障碍,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NIHSS评分11分(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病情越重),结合头颅CT检查、血常规结果,诊断考虑急性脑梗死。患者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送诊时间距发病只有2小时,同时排除溶栓禁忌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
12:59在与病人家属耐心沟通确认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患者于12:59分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医生、护士始终陪伴在患者床旁,定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等进行评估。
溶栓后02
溶栓治疗后查体
溶栓后,患者病情逐渐改善,精神状态转佳,言语和左侧肢体活动好转,NIHSS评分由入院时11分下降到2分,疗效显著。溶栓结束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溶栓治疗成功。患者溶栓成功第二天言语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对答如流,能自行下床活动及行走。
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在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患者康复出院。这是我院众多溶栓成功患者中的一位。我院溶栓技术的成功,降低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很多卒中患者及家庭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
疾病简介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亦称脑卒中(中风),前者主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后者有脑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通常都是猝不及防的,它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令人谈之色变。当脑卒中发生时,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的治疗时间追求的是越快越好,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早期预防再发。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金“时间窗”内进行急性静脉溶栓,这是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大力推广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欧美等国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成熟做法。为了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受益,我院从今年2月份正式启动了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建立了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开通了急性卒中“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让很多卒中患者及家庭回归了正常生活。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脑血流灌注措施,全世界的治疗指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都将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手段。呼吁广大患者家属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以免此类患者错过最佳溶栓*金时间。
撰稿:神经内科袁婷婷
编辑:*凯
审核:高小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