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有爱,社区阅读
书式生活就在优尼科
《最后的问题》是阿西莫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想象了人们对熵能否逆转这一问题的探索。
故事初起是在年,人类已经创造出超级计算机,它的名字叫Multivac,人类可以用它解决很多问题,它甚至已经解决了人类能源危机问题,让人类拥有几乎无限的能源,在一段时间内高枕无忧,除非我们的太阳熄灭,但那是几十亿年后的事情了。
当大家都在欢庆这件事情的时候,超级计算机的两个工作人员阿代尔和卢泊夫也在为这件事情感到高兴,他们带了一些酒到超级计算机所在的地下室,打算放松一下,聊会儿天。阿代尔觉得目前人类拥有的能量永远都用不完,卢泊夫认为不对,因为太阳总是会熄灭的。阿代尔则表示,太阳熄灭了还可以找另外一颗恒星。卢泊夫反对道,恒星是一定都会熄灭的,当宇宙中所有恒星都熄灭,我们就没有恒星能源可以利用了,但是阿代尔觉得超级计算机总有办法让熵逆转的。
当他们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他们决定问问超级计算机。卢泊夫愿意用五美元来打*,*超级计算机会认为熵是不可逆的。
于是,阿代尔就问超级计算机,人类是否有一天能不需要净损耗能量而在恒星衰竭之后将其恢复到全盛时期?
结果,超级计算机的回答是,数据不足,无法作答。两人得到这个答案后匆匆离开,第二日早晨他们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画面一转,在一艘宇宙飞船里面,有一家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去问飞船里的超级计算机,得到的回答仍是数据不足,无法作答。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人类不再拥有肉体,而是一个一个的思想。最后,人们的思想也都和超级计算机融合,所有的问题几乎都被解决。在最后一个人和超级计算机融合的时候,他问出了那个一直没被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最后的问题---熵是否可逆?
计算机的回答仍是数据不足,无法作答。
然后,宇宙中所有的物质与能量都消失了,人类的最后一个思想也和超级计算机融合了,只剩一个在超时空中运作的计算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最后的问题。
终于有一天,所有数据都收集完毕,计算机开始整理数据,计算那个最后的问题。最终它学会了如何逆转熵的方向,但是已经没有人类可以听它回答了。没关系,演示这个答案本身将一并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它小心地组织起了程序,现在,它的意识包含了宇宙中曾经的一切。它在混乱中沉思着,思考道,要有光,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光。
这篇文章大胆的想象了熵是否可逆,能量是否用之不竭?如果能量用尽,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物是否会一并消失?这是阿西莫夫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一个终极问题。
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休斯在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热力学概念。是在科学家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之后不久,又在研究热机效率的理论时发现的。在卡诺热机完成一个循环时,它不仅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且工作物质吸收的能量Q与当时的绝对温度T的比值之和为零。鉴于以上物理量有这一特性,克劳休斯就把可逆过程中工作物质吸收的热量Q与绝对温度T的比值称为Entropy(即熵)。通俗来说,熵就是代表着宇宙消耗掉了多少的词,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年改革开放以后,钱三强率领我国科学家访问欧洲,带回了红极一时的耗散结构理论,此理论对热学问题、熵概念和热寂论多有涉及,从此以后熵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AC重启宇宙,熵逆转,新一轮生命进化开始
通过对《最后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阅读,我第一次了解到熵这个概念。原来在浩瀚的宇宙中,所有恒星、所有能量、热量,都会因为熵的最大化而消失。总有一天,宇宙中所有的生物将会灭绝,人类到底会有怎样的未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优尼科读书会用阅读点亮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