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
)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必须保证
)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3.(3分)某老师一只眼睛是近视眼,一只眼睛是远视眼。一次,她拿着她的眼镜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左手捏着左边镜腿,一束平行光从她后投射过来,在前方屏幕上出现了眼镜的影像效果(左边发虚了,右边出现亮斑),如图所示,如此可判断,该老师的眼睛和对应镜片的情况(
)
A.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
B.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
C.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
D.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
4.(3分)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5.(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3分)一蜡烛放在离透镜18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8厘米的光屏上找到了蜡烛的等大的像,现将蜡烛放在离透镜15厘米处,那么在透镜另一侧成实像的位置可能离透镜(
)
A.11厘米B.14厘米C.18厘米D.22厘米
7.(3分)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B.C.D.
8.(3分)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未画出)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A.B.
C.D.
9.(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显微镜
10.(3分)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11.(3分)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12.(3分)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7分)
13.(3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14.(3分)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15.(3分)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6.(6分)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像”或“虚像”),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 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
17.(3分)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18.(9分)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cm时,发现像几乎都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理由是: ;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眼睛应在透镜的 侧能看到烛焰 的 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 (左/右)侧一些,可以使虚像更大。
三、作图题(共11分)
19.(4分)如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20.(3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4分)如图乙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光源S的位置、ab的入射光线和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2.(8分)(1)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靠近易拉罐,烛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小孔前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2)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又观察了凸透镜成像情况。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小于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
23.(8分)小*和小民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开始时,小*和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 。
(2)某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物体到凸透
镜距离u/cm
成像特点
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
虚像或实像
1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2
25
缩小
倒立
实像
3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4
16
放大
倒立
实像
5
12
放大
倒立
实像
6
8
放大
正立
虚像
7
4
放大
正立
虚像
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请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
(3)小*和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物距都是25cm时,他们所测的像距明显不同,分别为14.5cm和16.7cm。他们讨论后认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不是测量像距时的误差所致,而是由实验时的操作引起的。请你写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 。
(4)实验时他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4.(10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解:A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B正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