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C.蜡烛置于35cm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屏上呈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D.蜡烛置于45cm刻度处,光屏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放大的虚像
BC
A.由题知,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根据图示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0cm=2f,所以焦距为10cm,故A错误;B.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则u=30cm,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C.蜡烛置于35cm刻度处,则u=15cm,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又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故C正确;D.蜡烛置于45cm刻度处,u=5cm,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依次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间,同时又便于我们观察。
蜡烛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不能太靠近焦点,否则成的像比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接不到像;蜡烛放到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光屏接不到像;蜡烛放到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注意:每次都要反复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的像最清晰,这样测得的像距最准确。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常见问题
1.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蜡烛放在了焦点上;
(3)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
(4)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4倍焦距;
(5)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如何操作?
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调节。
3.在实验过程中,若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然后前后移到光屏,能否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能看到完整的像,只是像会暗淡一些。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他将蜡烛依次放置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处,每次移动光屏,寻找烛焰清晰的像。关于此实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甲位置处,光屏上可呈现出烛焰放大的像,能说明照相机的原理
B.蜡烛在乙位置处,光屏上可呈现出烛焰缩小的像,能说明照相机的原理
C.蜡烛在丙位置处,光屏上可呈现出烛焰放大的像,能说明幻灯机的原理
D.蜡烛在丁位置处,光屏上可呈现出烛焰缩小的像,能说明幻灯机的原理
小华利用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__上。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是________。(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3)她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
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
如图所示为小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焦距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零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_______(选填“45”、“50”、“60”或“80”)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由此他推测,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的根据是________。
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将蜡烛移至甲位置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若蜡烛放置在乙位置30cm刻度线处,物距,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若蜡烛放置在丙位置40cm刻度线处,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幻灯机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D.把蜡烛放置在丁位置1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1)凸透镜的主光轴(2)放大幻灯机(3)②④
(1)在实验中,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甲知,像距,说明2fuf,所以成此时凸透镜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3)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呈在视网膜上;若“取”下近视眼镜(即取下凹透镜),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需减小像距或减小物距,所以需要光屏靠近透镜或蜡烛靠近透镜。故选②④。
45实60光路可逆
由图可知,此时的f=10cm,物距为u=3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在40cm与50cm之间,故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30cm=60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