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
白天我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工作学习,夜晚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中散步休息;在海上,灯塔给航船指引方向;在野外,篝火给游人带来快乐。可以说我们离不开光,它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
对于光,我们其实很陌生。
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光》
五年级科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视频
光和影
像太阳、电灯、蜡烛、萤火虫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影子都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实验发现:
1.影子大小与光源到遮挡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影子越小;距离越近,影子越大。
2.影子长短与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照射角度越大,影子越长;照射角度越小,影子越短。
3.影子形状=受光面形状
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实验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每一位孩子都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结论,并通过小组讨论与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更为细心的孩子还有其他发现。
光的反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当我们用一面镜子去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
光碰到镜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
接下来就来探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发现光路是可逆的,且可以二次反射
利用光的二次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
光与热不同环境下,温度可能不同,凹面镜和凸透镜会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那实际是怎样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阴影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日照下温度升高至室外温度,凸透镜光线汇聚点温度逐渐升高,可达摄氏度
怎样获得更多的光和热孩子们都认为不同颜色的衣服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具体如何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颜色越深吸收光能力越强,表面越粗糙升温越快
光的色散雨后天晴为什么能看到彩虹,很多孩子都知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那由此可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太阳光是复合光,透过三棱镜时,能折射出七彩的单色光,也叫光的色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制造彩虹吧。
水槽中镜子倾斜,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与制作体验,同学们了解了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现象。知道了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在光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观察记录影子变化,寻找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研究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折线图,以及根据相关原理制造彩虹、简易潜望镜。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主要培养孩子们对光的研究兴趣,使同学们认识到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北京师范大学卓越实验学校是卓越置业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非营利体制创新型学校。占地面积为96.64亩,建筑面积约.38㎡,总投资人民币约3亿元。全校小班制教学,每班不超25人,全年级开设国际课程班,使用加拿大课程体系,无缝对接国外高中。低学段(一至三年级)采用HomeroomTeacher基于“专注力”的学科融合课程,教师全程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中高学段(四至九年级)采用基于“选择”的全员走班课程,自主选择老师授课,组成个性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