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什么如今他的成就却高于你10倍,甚至几十倍呢?1、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是指数型成长不妨再来回答一个问题:10年后,你的身价可能是多少?显然,这个问题很难预测,因为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什么时候它会发生。不过,如果你真的尝试了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多半的回答,很可能是基于你现在的能力和资源而判断的。就好比你现在年薪10万,也许你会猜自己未来每年多赚10万,十年后兴许你每年就可以赚到万。这,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本身没有对错。线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倘若你想要做大10%,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反之,如果你想要做大10倍、甚至倍,那你就不得不摆脱这种线性成长,让自己重新思考,跳入一种叫做“指数型”的成长模式。那究竟什么叫做「指数型成长」呢?举个例子。假设你正走在一条马路上,你每一步都能迈出1米的距离,你走了6步,也就前进了6米,然后你再走24步,那么就离原点有30米的距离。你很容易知道这30步能把你带到多远,这就是简单地线性成长。但是现在,请你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步都扩大一倍距离(无论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当你走了6步时,实际上你已经走了32米(1、2、4、8、16、32)。而当你走完全部的30步时,你猜自己走了多远?答案是10亿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你绕地球走了26圈!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线性成长是有局限的,因为单靠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努力,迟早会遇到天花板。而指数型成长是爆发性的,它会拉着你把你拖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距离。这个道理很简单,可一个人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顺势而为”。2、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在确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记得若干年前,小王做了一个针对特定人群的在线培训产品,试运营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用户黏度和利润都不错,所以就想要复制。于是,他兴奋地找到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完整地阐述了这个创业想法。没想到,还没等他说完,就被硬插了一句话:“这事情的市场潜力太小,没有想象空间。如果你真有兴趣,可以做成‘小而美’,但没有投资会感兴趣的。”起初小王认为这朋友真不够意思,可后来,当我冷静思考,才发觉了很多之前自己都未曾考虑到的问题。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与投资一样,若想获得超预期的回报,重点并不在于我们能力有多少、把事情做的有多好,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得“借势用力”。这就好比有一次,雷*对傅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穿越平台的优势;而平台的能量再大,也无法抵挡趋势的力量。3、那些善于把握趋势的人,他们的思维往往是“有限多元”我有个同学,他家境不太好,所以天天还想着怎么靠课外时间赚点小钱。有一次,他在校门口看到一则驾校的招聘广告,于是欢天喜地跑回宿舍说自己萌生了个赚钱的好主意,结果没人搭理他。后来,他自己联系上了一个驾校,说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学里招生,条件是每个人头返10%的回扣,并且由于学生没啥钱,所以通过他介绍的学员还要打85折。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很闲,而且开车还属于个技能,对找工作是加分项,所以大学生考驾照便成了个新兴起的小风口。基于以上原因,这个同学通过帮驾校招生,不到一年时间赚足了10万,依靠的方式仅仅是在宿舍门口贴小传单,于是很快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小土豪”。而其它像我一样空有抱负的人呢?99%自打毕业就转了行。所以,回过头来看,我这同学的成功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他刚好借助了东风,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来不会被单一的规则和思考方式所限。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有限多元”的思维。4、机会从来不会自己消失,错过是因为缺少改变的勇气常常听到有人说,“为什么机会总是如此的不公平”,这句话完全是误解。机会从来不会挑三拣四,也不会无缘无故到你跟前消失。比如,有一个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过:一个有钱的商人来到一个小岛上度假,雇佣了岛上的一个渔夫当导游。几天相处下来,商人发现这个渔夫很勤快,于是打赏给他一笔钱,并说:“你何不拿这笔钱买一艘渔船,这样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渔夫听罢,说:“然后呢?”“这样你就可以把赚来的钱买第二艘、第三艘渔船......然后拥有自己的船队啊。”“再然后呢?”渔夫不耐烦地问。“那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每年可以有一个月悠闲的时间在小岛上度假,享受自己的人生了。”渔夫抿了下嘴,回答商人说:“可我现在已经天天在这座小岛上享受人生了啊。”说完,二人沉默不语。最后,商人临走前留下了一句话:“或许,你觉得自己早已在这座小岛上度假,但这样的生活,对我而言只是一年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故事,在许多文章中都出现过,但很多人并没有谈到商人的最后一句话。换言之,渔夫看似过着天天度假的“理想生活”,但实际上并没做出任何主动选择,他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俗话说,不进则退。无论是小到个人,大到商业,趋势是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无法人为改变的事情,并且它会重复上演。比如工业革命,让一些效率低下的人员失业;互联网的演变,让众多传统企业濒临倒闭;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又让更多人感到岌岌可危,甚至焦虑......因此,所谓的机会与趋势,并不在于你如何理解它,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具备改变的勇气。很多时候,即便机遇来了,但你如果一味地迷恋于现状,就极有可能会躲在原有的舒适区里裹足不前。比如该选择升职后的日夜操劳,还是待在原本熟悉的岗位?比如该面对创业的机遇和风险,还是朝九晚五等待年底加薪?比如该接受棘手的业务拓展,还是守住自己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如果说,趋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机会,那么机会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然而,你若想要把握住它,就不得不时刻拿出迎接的勇气,因势而动。所以,回过头来再看,两个能力相当的人之间如何拉开差距?我个人的看法是:学会掌握一种“指数型思维”,即站在概率论的角度,从自己过去的5~10年中寻找未来5~10年的规律,认清人生的大方向,用趋势的不可逆性去抵抗个人风险的不确定性。毕竟,无论是创业还是混职场,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市场还是一家公司,刻苦努力这些统统是基本条件,它不是决胜的关键,因为真正的机遇总是在趋势中上演。因此,一个人若想在未来获得爆发式成长,就不得不掌握“指数型思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