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题数量:试卷共有四大题,共23小题。
2.试卷结构:
填空1-分;选择11-分;实验18-分;计算21-分;合计90分。
3.试题难度:主要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也没有较为繁琐计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2.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受力分析作图,光的折射与反射作图,天平的使用等技能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4.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8题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第20题第二问有多种答案。
张陆菲老师对各个题目的考点及难度做简单的分析
填空题
第1题:考查基本单位的换算
第2题:考查速度的基本运算
第3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4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算,关键是如何找出力臂
第5题:考查斜面的机械效率,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不知道有用功和总功
第6题:考查比热容的相关计算
第7题:考查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涉及滑轮和多个物体,对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第8题:图像题,考查学生通过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9题:考查电路中能量和功率的计算,难度较小
第10题:考查学生基本的作图能力和光路的可逆性
选择题
第11题:考查初中的基本概念判断,涉及知识面较广,但难度不大
第12题:考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3题:易错题,对于温度升高时,是否每个分子速度都增大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对
第14题:经典题型,考查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第15题:考查右手螺旋定则,难度适中
第16题:电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学生看电路的能力要求较高,属于难题
第17题:考查电路中的变化问题,一直是中考难点,压轴题
实验题
第18题: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属于容易题
第19题:考查学生对于天平的使用,对于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第20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其中第二问涉及到了多种答案
计算题
第21题:考查基本的做功与功率,难度较小
第22题:考查浮力与压强,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第23题:考查复杂电路中的相关计算,题目较长,电路图复杂,对于学生的读题和读图能力要求较高,计算量反而不大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针对今年中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不代替学生审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例题还是做习题,都要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词,明确已知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加强规范训练:一方面,教学时教师要用规范语言教学,注意从物理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入手,教给学生解问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题教学时给出规范表达,评讲试卷时将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规范答题的要点;另一方面在练习时狠抓学生的规范解答,直到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止。
3.提高综合能力: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考试,能力的考查永远是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和探究过程多一些理性思考,能独立分析物理过程,学会借助图景、建立模型及运用数学工具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基础知识,善于理解基本规律:教学中要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外,还要让他们知道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实施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培养,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实际探究过程中每一个要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密切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