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八不是大叔的目的,而是大叔的态度!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分享!转载的话请回复后台“转载”看须知,否则追究责任。
编者说:如果孩子因为从小“穷怕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优先考虑金钱,这样的人生格局,怎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最近朋友圈疯转的一篇咪蒙的文章《男孩要穷养?你跟孩子多大仇啊》,我弹簧似的蹦起来,想要把我的想法写一写。
文章主要是写一个叫大明的IT工程师,他和他堂哥,家境完全相似,都是小康,但是大明被穷养大,堂哥被富养大,长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类。
由于大明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也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他害怕,怕重新回到为一块钱担惊受怕的日子。
穷养的结果,往往是让大明特别在乎钱。就算他有钱,也很抠门。大明为了每月多几千块钱从上市之前的公司阿里跳槽,眼看着之前的同事都成了千万富翁;年他和堂哥买房,他图便宜,在老家买了套房子,单价。当时上海房价一两万,他觉得太贵了,舍不得买。他堂哥在上海很好的地段,买了套平米的。他觉得堂哥疯了。他一直等着堂哥有一天会为自己愚蠢的决定而后悔。现在,大明那套房子,单价。堂哥那套房子,单价9万。
堂哥跟大明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特别乐观,凡事都往好处想,永远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这就是眼界。这就是格局。
穷养的孩子,容易看重眼前利益,输不起,也等不起。
一旦被穷养,你心里就会住着一个穷孩子,不管你长大以后,物质上多么富足,表面上多么光鲜,你也很难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
有人会说,富养的孩子,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挫折。可是,人生一定会有挫折的,不需要人为去创造挫折吧。再说了,如果孩子的一生都很顺遂,完全没有挫折,那不是更棒吗。所以我想说,不要在金钱上故意克扣孩子,为难孩子,甚至折磨孩子。
男孩女孩都要富养,富在见识、视野和体验上。当然,我赞成富养,并不是赞成砸钱。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以及多元化的体验。
毕竟,孩子的童年一次性的。
错过了,无法弥补。
所谓爱,就是我想给你最好的。早年,在读者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一个小姑娘看中了一个几十美分的漂亮发卡,闹着让妈妈去买。妈妈为难了,因为失业全家靠买市场的处理品为生,一个发卡可以买两天的食物。但是爸爸说,你就给她买吧,长大后她只会记住这个发卡的快乐。长大后,为这个发卡,非常感谢当时的父母。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强的,特别是孩提时代,同样的“吃苦”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比如,你告诉孩子,我们家并不穷,但是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计划,比如暑假我们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乐园、想换一架音色更好的钢琴等等,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重复购物,不买不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更快实现更多的计划。那实现计划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感和达到目标时候的快乐体验、扩大的视野、增加的见识等等,都可以弥补暂时的“不够富养”。
但是反过来呢,一直强调爸爸妈妈挣钱不易,强调家里不富裕,在各个角度全方位的“穷养”,就好比让孩子走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看不到尽头的光亮,也没有进度条的倒计时。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能有多大不是一个时期可以看得出来的。这样的灰黑色的生活体验,的的确确不是长大后的财资丰富可以帮助自愈的。
人的认识和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特别是小的时候。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节俭一个时期,但是对孩子更多会记得出游时快乐的时光。那么,力所能及的给孩子一个“富养”的舞台,是不是就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呢?英国威尔士的一对夫妇,要给2个还在上小学的女儿“一次难忘的家庭教育”。为了这次教育,他们已经省吃俭用攒了9年的钱,给孩子请了一年假就带她们出去玩儿,这一年他们一共飞了4多公里,去了12个国家的36个地方。两个女儿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玩儿遍全世界之前连英国其它地方哪儿都没去过。从年9月到年8月,他们的足迹遍布加拿大、中国、印度、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斐济。
关于这次家庭教育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老爸说,开阔了视野,体验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小编相信,这对父母,对孩子在这9年攒钱计划期间,绝对不会任性的“富养”,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么逛了一圈,地理什么的不用教了。生物什么的很多也都见到了。跟各国小孩儿玩在一起沟通能力和自信力日益增长。天天换汇率玩儿,可能连数学都变好了,这些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眼界,是阅历,是格局英国媒体曾经公布了一张照片,是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时候,他们宿舍楼的合照。照片中除了卡梅伦本人,他的同学还包含:旗下有一个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的银行家,美国FOX电视北美区执行副总裁,掌控着英国30亿英镑的赛马产业的赛马业泰斗,泰晤士报新闻部老大,外加华盛顿分部老大,威斯敏斯特室内交响乐团老大加首席指挥……等等这些人。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名人可能从小就是同学,上过同样的学校,受过相同的教育。王健林不会告诉你,王思聪和潘石屹的儿子潘瑞,都在英国读过书,包括李嘉诚本人,也是英国剑桥的法学博士。。。。
恩……这就是英式教育……这就是圈子,这就是人脉!
要问“穷养”或者“富养”的后遗症能有多大?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影响自己,影响家庭,影响孩子的一生。
美国深八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