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在进入三季度后,似乎“热”的一发不可收拾,大有“洪荒之力”爆发之时。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从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这是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意味着白炽灯10月1日起将完全退出市场。
受白炽灯全面退市利好带动,上市公司股票涨了,不管八竿子和白炽灯是否沾上边,反正一些大众媒体都说这是个数千亿的市场空间。
当然,还有一些“砖家”说,这不意味着LED的好日子立刻到到来。他们说,禁令难以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正能够有效替代白炽灯的新品类产品。
一些不懂行的,甚至说现在市场节能灯唱主角,因为他们把传统荧光节能灯和LED灯混为一谈。
当然,有意思的是,飞利浦躺着“中枪了”。有媒体说,前几年飞利浦节能灯由于被检测出实际耗电量严重超标而拒不召回,此举严重打击了节能灯的市场形象。当时北京市消协对市场上随意抽取的53种节能灯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仅有52.83%的节能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中“黑榜”中最为著名的品牌就是飞利浦。
由于北京市消协的这次检测,还催生出了中国节能灯行业的首例召回案。就在有关检测结果公布之后,国内品牌雷士照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召回其被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购买相关型号节能灯的消费者可办理免费退换货。但飞利浦此后对检测结果一直置之不理,导致了整个节能灯市场遭到质疑。
当然,也有一些媒体说由于中国LED照明产业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化,很多国际照明巨头甚至纷纷弃守这一领域,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都出售其照明业务,GE照明也选择退出亚洲市场专注坚守欧美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这些巨头是难以招架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但整体来看这对中国照明产业是好是坏难以预料。
我们想说的是,随着白炽灯淘汰重要时间点临近和LED照明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趋于成熟,年中国城市照明或将迎来一波更换LED灯的高峰期。
高工产研LED研究院(GGII)最新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全国白炽灯泡累积产量达20.12亿只,而10月1日之后绝大部分白炽灯产品面临退出。按照目前替换15W及以上白炽灯的LED球泡灯市场价格,每年将新增近亿元的替换市场需求。
大势不可逆,大道不可违。
不管LED行业这几年经历多么残酷的市场竞争,但没有如此竞争,又怎么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推动LED渗透率的快速上升。如果按照这些跨国巨头的当时“傲慢”,还有些盛气凌人的态度,那么中国企业今天就只能坐等“淘汰”。
我们不可否认,国外厂商在某些领域有着技术优势,然而,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技术垄断已经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产品线的不断延伸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技术在综合竞争中的分量。
当然,对于中国LED行业来说,最后一道“全球化”门槛就剩下专利问题了。这是需要大家真正携手起来一起去做的事情。
来看本周LED行业大事~~~
1白炽灯全面退市或带动灯丝灯市场持续爆发
截止到年6月,照明电器行业出口总额.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4.1%,这是最近5年来,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所有出口产品中,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产品的出口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没有明显下滑。
白炽灯在欧美发达国家更早退市,欧美消费者对可直接替代白炽灯的节能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中国企业接到的LED灯丝灯订单大多来自欧美国家。
这也直接导致今年上半年灯丝灯市场持续火热。一些海外零售渠道大的“玩家”不断进入市场,比如宜家、家得宝、沃尔玛等大型卖场都已经开始涉足灯丝灯这个细分品类。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LED灯丝灯市场需求量达7千万只,预计年全球LED灯丝灯需求量将将达2.2亿只,同比增长%,未来三年,随着LED灯丝灯自动化生产程度提升,产量还将快速攀升。
作为代替传统白炽灯市场的拳头产品,未来LED灯丝灯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左右。
从出口额增速来看,德国、法国、丹麦、巴西、波兰等欧洲国家增长明显,说明符合欧洲人们情怀的中国LED灯丝灯已得到欧洲人们的认知,市场接受程度快速提升。
励测检测副总经理张鸿表示,对于美洲市场,过去几年灯丝灯出口量并不是很大,产品安全和光性能也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