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
1、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2、起病隐逆,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3、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4、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性,很难彻底治愈;
5、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国内慢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86%、占疾病负担的76%。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0%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数据来源:《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
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慢性病有三个普遍的致病原因:不合理膳食、吸烟饮酒和缺少运动。这都是日积月累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今天我们怎么活着,决定明天我们怎么死去。
“贪吃”的危害:不合理膳食和吸烟饮酒
一、癌症
热量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不足引起的肥胖和多种癌症如: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腺癌;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
二、高血压
比较明确的高血压致病因素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
三、糖尿病
高能量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饮食方面,冠心病高发地区人们的饮食中往往富含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不含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酣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吸烟: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
五、脑卒中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包括被动吸烟。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且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显著意义。
饮酒:酒精摄入量和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脑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六、肥胖
肥胖是患病数量最多的慢性病,也是其他慢性病的致病原因。
数据来源:《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
肥胖的产生,主要与饮食有关,一是能量摄入过多,二是营养素缺乏。
成人肥胖因摄入过多的油炸食物,高脂食物,含糖食物和酒精类饮料。导致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身体脂肪。
同时,新陈代谢需要营养素(维生素、水、蛋白纸质)的参与缺乏,导致脂肪代谢障碍。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烟酸会影响脂肪转化成能量。饮水不足会影响脂肪代谢,蛋白质缺乏会使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使机体能耗减少,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的积蓄。
“懒动”的危害:体力活动缺乏
包括肥胖在内的慢性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致病原因:体力活动缺乏。
身体活动不足,体育锻炼少或不动的生活方式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导致机体能量过剩,引起肥胖。
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活动少的人与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所以,少吃,多动,健康生活,改变活法,拒绝慢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