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get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从皮亚杰的视角走进儿童世界
科普一下:
皮亚杰,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除了研究儿童发展,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认知心理学大师。他深信个体儿童的认识发展能够表现出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最主要的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皮亚杰的理论重返童年吧!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不懂我就去观察摸索
1.探索感知获得动作经验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小宝宝,总是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四处张望;最爱抱着奶瓶满足地吸吮,无聊时还会吸吸手指,甚至啃一口脚趾!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小宝宝正处于皮亚杰理论中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婴儿只是纯粹的自然生物,他们对于外部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认识,一切都是如此陌生,五官和双手成为了儿童最有力的探索世界的工具。
C25.,30.,33.,25.,33.,25.z"fill="rgb(,,)">
2.客体永久性
与此同时,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在这个阶段出现:
试试把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比如说拨浪鼓)藏在手臂后面,引他的注意力到其他地方,你会发现他不会闹着去找回玩具。
皮亚杰认为,这是因为成年人是拥有客体永存性概念的,而婴儿并没有这一概念。只要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婴儿就会认为物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当你再把手臂拿出来,露出拨浪鼓,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兴奋和惊奇。
(皮亚杰客体永存实验)
2-7岁:
前运算阶段
我可是非常厉害的呢
1.行为模式内化为表象
随着小朋友逐渐长大,学会了走路和说话,爸爸妈妈便会给他们买幼儿读物,这是因为小朋友们开始学会思考和联系,进入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看到五个半圆和一个圆圈组成的图案,会兴奋地说“花”,如果用彩笔涂上了颜色,他们还会骄傲地向大人介绍“红色”、“绿色”、“蓝色”,有的还会解释一句“天空也是蓝色的!”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并建立了符号功能。也就是说,他们逐渐拥有了表征事物、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
2.以自我为中心 但这种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皮亚杰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完全没有意识到,别人眼中的世界可以与自己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会认为世界是围绕着他转动的。例如,他们会想:“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 (皮亚杰三山实验:孩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