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中的物
TUhjnbcbe - 2021/6/10 5:25:00

学习强国里有一道选择题,考查的是人类最初认识自然的方法:观察法。在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中,关于透镜的说明如下:

很明显,在这里应用了观察法和比较法。

关于透镜的两个焦点,教材安排如下:

对凸透镜而言,让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对称,再让学生判断出凸透镜应该有两个焦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形成并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对于凸透镜有两个焦点的判断也可以从光路的可逆性来进行,从光路可逆性的角度进行判断,还可以避免掉入陷阱:

例题: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通过平凸透镜(左侧折射面是平面,右侧折射面是球面)时的情景。如果同样的平行光线从右侧射入,在左侧主光轴上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焦点;若有,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侧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如果学生的概念是模糊的,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出错就在所难免。

关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课本上没有给出具体的做法,课本截图如图所示。我们都会强调要使光斑最亮最小,但是怎样才能使光斑最小,学生也是稀里糊涂的,一旦遇到相关问题,出错就是必然的。

最后是焦距的大小问题,这一点教材安排的比较含蓄,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安排如下:

同样的平行光通过不同的凸透镜,其焦距的大小不同,焦距的大和小意味着什么?物理量都是有物理意义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清楚了,今后遇到相关的问题就不会因为不知道不理解而出错。

祝老师们愉快!

叶老师物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1节透镜中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