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全国火调专家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火场神探”,北京市消防局火灾调查高级工程师李建林老师在师徒群里发了下面一些文字,内容如下:
理论要有深度和广度
实践要有温度和力度
力争直奔火场多实践
才能理论丰富有高度
不要盲目崇拜,更要不盲目乐观
要大胆质疑,更要小心求证
要学会静思,也要学会方法
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不会
要围绕火灾定义查因
要掌握技术艺术法术
抓住重点焦点关键点
从普遍特殊矛盾性中
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方向性聚集性对应性
才是火灾调查的基础
一定抓住这非可逆性
痕迹物证人证的钥匙
一定能开启火灾原因
那红黑色神秘的大门
(北京李建林)
李老师的话,勿论对错,都是情怀。
李老师的话,很多词句很关键、也很经典,行外人不一定理解,有些甚至到了传奇的地步。
比如:
理论要有深度和广度
实践要有温度和力度
再比如:
要大胆质疑,更要小心求证
又比如:
方向性聚集性对应性
才是火灾调查的基础
一定抓住这非可逆性
有:
要学会不会!
这些话,没有20年以上的火灾调查“功力”,的确是很难理解甚至根本无法理解。像消防俠,自认为自己的水平应该在“八段”以上了,但真正理解起来也得颇费一些心思。比如,“学会不会”这四个字,李老师四年前就请崔维写了给我,我时不时对着客厅墙上的这幅字细细品思,越来越觉得它不简单。
学,你会发现有更多的知识不懂,不会。学会了不少,又要将很多舍弃,很多错误再不会犯,很多弯路再不会走,一取一舍的扬弃创新。学会了?没有。没有学会?会了。要记住学会“不会”。不要总是会!反过来说,学会了,你还学吗?会不会都得学啊,学习是永恒的东西……
A
无论干什么,不会的就得学。
把不会的东西学会,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火灾调查尤其如此。
对于课本上的东西,靠死记硬背或许能考个高分,这不奇怪。但当你用脑袋装着这些知识来到火场时,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大脑其实是一片空白。
为什么?
因为知识与能力是两码事。
光记住一点东西只能说有一点点知识,但若缺乏对火场的现实认知与深度触摸,知识是派不上用场的。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
有时候,人们会感觉:武警学院毕业的一些专业学生在很多时候比不过非科班出身的“外行土鳖”,就是这个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或许也就是学院派与实践派人才的差别。
B
陈家强将*曾说:消防是个博大精深的专业,火灾调查尤其甚。火灾调查作为消防工作中的一部分中的一部分,都能涉猎到极广极深的领域。
所以,在火灾调查领域里,学无止境。
消防俠认为,火灾调查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复杂、最最艰难的工作。所有的专业,你随便想,建筑、材料、化学、化工、电工、电子、生物、生理、物理、心理、语言、逻辑、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等等,哪有一个专业能不被火灾调查所涉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火灾可以波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也包括人本身。研究火灾,就必然要研究其包含的每个要素。
如果谁能把一个火场真正地、彻底地完全搞懂了,那他就比博士还博士,比神人还神人。可惜,从某种角度来叫,这样的人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比如,就我们目前的火灾调查而言,以起火原因调查代替了火灾原因调查,这个范畴本已缩小很多了。但即便如此,在很多情况下,证明起火原因的证据的确实性、充分性还是难以达到。更何况,深层次的灾害成因、起火诱因等等所涉及的东西,我们还没敢去碰它,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眼前的这头火灾调查的大象,我们只摸到了个尾巴!那就继续摸吧!
但,好不容易学会一些东西之后,你会发现你不会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圆周理论:知道的是圆内,不知道的是圆外。知道的越多,圆面积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这意味着你的“无知感”就应该越强烈才是。这就是“学会了?不!不!真的不会!”,说这话的,多数已到了40岁的年龄。
知道学无止境,方知谦虚前行。
C
学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不会”。
这里边的含义太丰富了,随便你去揣摩。
新工艺、新材料,新……人们在不断创造新世界。火灾的研究不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是什么?
还记得浙江的那个汗蒸房吧?一把大火死了人,这才知道研究。否则,先前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