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老师:高级物理教师,呼市教研室“国文物理工作室”主持人,新城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呼市实验教育集团物理教研组组长。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解读与展望
“凸透镜成像”属于物理学中光学部分的内容,中考中光学内容占3~4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为:焦点、焦距、主光轴、光心、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光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实像和虚像的特点、眼睛的构造及矫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等。
呼市年中考考试说明对这一章的要求是:“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识。”和光现象比较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虽然大部分内容用到的是“了解”或“知道”描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用到了较高层次的“理解”。
年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第11题考察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内容,共3分。
(年呼市中考第11题)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解析: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和光屏正好在2倍焦距的位置。
正确答案:(1)12.5;(2)左;(3)投影仪。
年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题中,综合题第19题考察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共4分。前3问属于“易”程度,只有最后一问属“中”。
(年呼市中考第19题)学习透镜知识时,秦老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
(选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的
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正确答案:物距;缩小;照相机;靠近。
年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第12题考察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共3分。前面两问都属于“易”程度,第3问属于“中”档次。
(年呼市中考第12题).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解析:由实验图可以明确得到,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而且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成像的,这样光路是可拟的。
正确答案:倒立、放大;投影仪;能。
从近3年的考题可以看出,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中考主要考察成像规律及应用,而且是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考察的。试题难度大部分属于中考“易”档次,个别属于“中”。由此也看出中考复习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仍然是紧扣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年中考,这部分内容属于必考内容,但试题难易程度同前几年一样,难度不大。考生要重点复习: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及画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利用像的性质判断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及像大小的变化规律;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画成像光路图;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时光路仍然是可逆的;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等。
由郭文老师撰写的“中考解读”,将按单元内容系列刊发。敬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