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科学七下培优题库第3章阳光
宁波科学七下培优题库第3章阳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C
首先要明白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其次要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例子。
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水的深度变浅,三点对一线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没有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的应是鱼翔浅底。
故答案为:C
2.B
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射在半透明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
解:点燃的蜡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塑料薄膜上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B
3.D
太阳能属于清洁环保无污染能源,因此受到广大环保人士的喜爱。A、太阳能清洁环保无污染,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从太阳传递到薄膜电池上有一定的效率,所以有能量损耗,B不符合题意。C、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D、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1g薄膜太阳能电池1h可提供6×10-3kW?h的电能”进行单位换算得出以焦耳为单位的电能数值,6×10-3kW?h=6×10-3×3.6×J=2.16×J,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C
解:A、风力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故A叙述正确;
B、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故B叙述正确;
C、尾翼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方向,故C叙述错误;
D、风光互补路灯依靠风力和太阳光发电来提供电能,与传统路灯相比,该路灯更节能环保,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风力发电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的;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尾翼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方向;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且非常洁净
5.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因为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光的传播速度将减小。
故答案为:B
6.C
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
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事上。
故答案为:C
7.B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8.A
绿色植物反射绿色光,吸收其它色光,说明其它色光对绿色植物有利,而绿色光对绿色植物有害;故选A。
绿色植物是不透明的物体,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可知,绿色植物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其它色光。
9.D
解: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大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故A属光的折射现象;
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其主要部件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C、缸中金鱼“变大”是此时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金鱼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D、日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综合以上分析,与其它三个的光学原理不同的是D选项.
故选D.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等.
10.B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光和声音传播相同的距离,光用时比声音短的多.
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米/秒,原因是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所以地面上的人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B正确.
故选B.
11.D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3)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在白上衣,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白上衣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绿色的;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红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D
12.A
解: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水面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的筷子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
13.B
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文字放大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14.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铅笔好像“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A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A、透过树林的阳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实例,故A正确;B、台灯在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C、倒影在江中的“桥”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D、在岸上看见在海下面的冰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A
16.C
结合光源、光线的概念及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A、本身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人的眼睛不能自己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说法错误。
B、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所以“形成一束狭窄的光线”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B说法错误。
C、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射击瞄准时就是运用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进行的,C说法正确。
D、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在同一种但不均匀的介质传播时,光线也会发生偏折,D说法错误。
故选:C
17.A
解:仪仗队整齐列队时,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故选A.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1)小孔成像;(2)射击瞄准;(3)激光准直;(4)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等;(5)影子的形成;(6)日月食的形成
18.C
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或透过)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
我们能看到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能反射红光。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9.C
小孔成像的原理的光的直线传播,经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像与物的运动相反,像的大小由物与光屏距离小孔的距离决定。
由题意可知,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A、B错误。因为所成的是倒像,所以像与物的运动相反,汽车在路面上自东向西驶过,所以像是自西向东运动的,C选项正确,D错误。故选C
20.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
21.C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在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现现象很多,但需要通过一些器械装置或在一定条件下.
解:A、塑料小花不是真正的植物,其叶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B、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C、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D、小花没有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条件或装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2.红;黑
红色的三角梅只能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都被三角梅吸收;当红色三角梅只受到蓝光照射时,照在三角梅上的蓝光被吸收,没有光被反射,玫瑰花看起来是黑色的,所以玫瑰花会失去美丽的光彩。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3.液体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解:(1)甲图在水中击石时,我们也能够听到击石的声音,由此说明水也可以传声;(2)乙图中将瓶内的气体抽出后,就再也听不到手机的声音了,这就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3)丙图中的手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液体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4.(1)化学能(2)太阳黑子(或“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3)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一般有: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如菜刀不用时擦干放置。②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膜、如车、船表面涂油漆。③在钢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如水龙头表面镀铬、镀锌。④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如烤蓝。⑤改善金属的结构,如将钢铁制成不锈钢;
(1)当电池没有放电的时候,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化学能;(2)太阳活动的强弱标志是太阳黑子;故答案为:太阳黑子(或“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3)金属生锈主要与空气、水等外界条件和其自身的结构有关;而使用不锈钢代替钢材则是改变了钢材的结构;故答案为: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故答案为:(1)化学能;(2)太阳黑子(或“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3)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25.直线传播
月食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地球运动到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6.液化;色散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阳光透过“白气”出现的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液化;色散.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27.红橙*绿蓝靛紫;红色
太阳光是混合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光的色散,出现光谱,根据光谱上各种色光的顺序结合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来作答.
解: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色散,形成依次为:红、橙、*、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谱;
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各种色光,所以我们看到光屏上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的,其余的地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红橙*绿蓝靛紫;红色.
28.A;变大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相对大小有关。
(1)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2)光屏距小孔的距离称为像距,物体距小孔的距离称为物距。当物距等于像距时,两个像的大小相等;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变小,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最后成一小光点;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变大,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所以,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29.太阳;夏至
(1)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太阳圆形的像,即小孔成像。(2)在物体到小孔距离相等的情况下,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地上的圆斑就是太阳经此小孔成的像;光斑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不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此时太阳还是不会直射在宁波地区,所以最接近正圆形。故答案为:太阳;夏至
30.半导体;红
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其他各种色光.
故答案为:半导体;红.
(1)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三、实验探究题
31.(1)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只要有阳光,太阳能电池就能够工作(2)南;可再生能源(3)可供5.1×盏瓦的“低碳灯”正常工作1小时.
(1)太阳能收集板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只要有阳光,太阳能电池就能够工作,所以这时太阳能电池易于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的原因.(2)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太阳能电池板正面应向南;对于太阳能来说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以再生的,故它是可再生能源.
设灯的数量为n,设灯的数量为n,则nP==5.1×(盏).
故答案为:(1)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只要有阳光,太阳能电池就能够工作;(2)南;可再生能源;(3)可供5.1×盏瓦的“低碳灯”正常工作1小时.
(1)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太阳能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2)根据太阳能的能量来源,分析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向;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3)结合电功率公式进行求解.
32.(1)光不都是沿直线传播的(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4)逐渐增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2)在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反射包括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4)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由图知:(1)光在均匀的空气和玻璃砖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从空气到玻璃砖,在界面处发生偏折;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方向多次改变.所以得出结论:光不都是沿直线传播的。(2)一束光线沿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反射;若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A方向反射,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一束平行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说明发生的是镜面反射。(4)在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故答案为:(1)光不都是沿直线传播的;(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4)逐渐增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四、解答题
33.胖胖拿的是红色玻璃片,墩墩拿的是蓝色玻璃片;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吸收的色光的颜色决定,而其他色光会被吸收,所以红色玻璃片只能透过红光,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而蓝色玻璃片只能透过蓝光,所以看到的玻璃片是蓝色的。
因为玻璃纸透明,因此白光射在有色玻璃纸上,玻璃纸将会把与它的颜色不同的色光吸收;因为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若隔着红色玻璃纸看一束太阳光,看到的将是红色;因为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若隔着蓝色玻璃纸看一束太阳光,看到的将是蓝色。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白光。
3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35.长陡坡下坡,刹车失灵的汽车,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越来越快,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减速。
⑴避险车道设置在下坡拐弯处的右边,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便于司机看到,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能做出合理判断
⑵有一定的坡度,是利用动能转化为势能,使车减速
⑶铺上疏松的碎石、沙土,是为了增大摩擦,使车减速
⑷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的作用,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车减速
避险车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安全减速。
从题设信息可知此题涉及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机械能的转化,增大摩擦阻力,缓冲设置。
甬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