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抗精神疾患药物研究在卡瓦根、银杏叶等植物提取剂方面有了令人振奋的发现,对老年性痴呆防治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此笔者试用蛹虫草治疗老年性痴呆以探讨药用真菌防治老年性痴呆前景,现将有关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及人组标准:年龄≥60岁;符合CCMD-2-R和DSM-IV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有脑萎缩;长谷川痴呆量表计分10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计分4分,共入组70例,随机分成两组,蛹虫草治疗组(观察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60-72岁,平均68.9±3.5岁,病程7-48月,平均32.6±14.5月;维生素E治疗组(对照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平均69.7±3.1岁,病程6-46月,平均31.8±15.1月。以上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以单一蛹虫草治疗,6g/d,分3次服用;对照组以单一维生素E治疗,30mg/d,分3次服用,观察疗程均为16周,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他健脑益智药。
1.3疗效评估:以精神科临床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四级评估临床疗效;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查治疗前后的计分情况,评估脑认知功能变化,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统计学方法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率(临床痊愈+显著好转)为25.72%,总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显效率为11.43%,总有效率为34.28%,
2.2MMSE评分;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自身比较无差异,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3副反应种类及发生频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医疗卫生保健的不断完善,世界人口越来越趋向老龄化发展,老年性痴呆患者随之不断增多。在发达国家老年性痴呆已成为老年病第四位死亡原因,同时老年性痴呆的核心症状为智力减退及较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明显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世界各国老年精神卫生领域急需研究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确切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故目前还缺乏特异有效药物,虽然有报道用特可林(Tacrine)等拟胆碱制剂,通过增加患者脑中突触间隙可利用的乙酰胆碱含量来治疗老年性痴呆取得一定进展,然而这种药物除对患者心血管、前列腺等可带来不良作用外,有时还可导致意识模糊,甚至谵妄,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积极探讨对老年性痴呆既具治疗保健作用,又无明显副作用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蛹虫草也称北虫草,与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麦角菌科,是一种具有较高医药价值的药用真菌。现代实验表明,蛹虫草含有丰富的虫草菌素、D-甘露醇、麦角淄醇、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Zn/Cu=4.3,为人参的1.4倍,为*芪等补药的2.8倍,具有明显耐缺氧、增强记忆、抗炎、提高免疫力、促进能量代谢等独特功效。近年来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学研究方面,除发现其神经病理学特征是以淀粉样蛋白Tau为核心的神经纤维缠结等外,还有大量证据表明,活化的胶质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在老年性痴呆发生中有重要作用,β淀粉样蛋白与细胞因子、补体、胶质细胞等共同形成一个慢性持续性炎性损伤反应,因此这也是以往许多化学药物仅仅通过拟胆碱治疗以增加神经介质或抗氧化剂治疗以减少自由基产生等单一药理作用,难以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疗效不肯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试用蛹虫草治疗老年性痴呆收到良好效果,通过MMSE测查,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抗氧化剂对照组,这显然与蛹虫草所具有的明显抑制自由基反应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血浆皮质醇睾丸酮含量、增强肌体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等多方面药理活性作用有关,同时由于蛹虫草属于可食用的药用真菌,故几乎无明显副反应,因此非常适合老年性痴呆的长期治疗。
湖北农业科学院蛹虫草粉、是由湖北农科院农产品加工和核农技术研究所所长(在职)高虹博士,历经八年时间研发的。荣获国家双发明专利的产品。内有培育筛选出独特的菌种、及富含蛋白质的桑蚕蛹为培养基质、采用专利培植技术在接近天然的培养环境下仿生态培育而成,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多种维生素等。
1、具有最先进的活体接种技术和国家专利的生产设备;
2、中科院确认含有抗癌成分的虫草,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冬虫夏草;
3、农科院蛹虫草培育足,营养价值成峰值;产品吸收率高;
4、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品质过硬;
5、产品原料可见,真材实料买的放心;
6、食用简单,强身健体;味道好,口感清甜;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