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
(一)正交分解法
1、题型特点:
题目出现角度,常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等物理量大小的计算。主要进行力的分解、运动分解
2、应用注意点:
一般将相关物理量分解到两个垂直方向。力通常沿水平面和垂直面分解,有时沿斜面方向进行分解,其它物理量分解视情况而定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1、题型特点:
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平衡、相互作用或加减速运动问题,物体相连或靠在一起
2、应用注意点:
(1)要有“先整体、后隔离”意识,求物体之间作用力时要隔离受力分析
(2)求力时,要注意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般式的应用
(3)涉及能量、功、速度大小计算时,要注意两大定理、两大定律的应用
(三)假设法
1、题型特点:
通常涉及摩擦力、弹力是否存在及方向性的判断;电容器C、U、d、Q、E的动态变化研究;几种不同情形下的对比讨论
2、应用注意点:
(1)一般假定接触面光滑或弹力不存在,看物体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2)假定一个量不变或发生变化,看会引起其它量发生什么变化
(四)逆向思维法:
1、题型特点:
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最终速度为零,出现光偏折与光反射问题
2、应用注意点: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逆向的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运用相关的运动学公式解题,涉及光路通常可抓住光路可逆原理解题
(五)特殊值法
1、题型特点:
常涉及两个物理量的大小比较,物理量的大小不太明确;(如运动速度大小、电阻阻值、质量大小不明确);物理合理表达式的确定
2、应用注意点:
将速度、电阻、质量等物理量大小取某一特殊值带入特定公式进行简单判断
(六)公式法
1、题型特点:
(1)求比例型、倍数型结果
(2)涉及均值不等式应用、正余弦定理应用、和差化积(或积化和差)问题
(3)物理量大小本身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含推论式)
(4)物理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明确,但又涉及物理量之间大小关系的判定;常涉及物理量大小比较问题
2、应用注意点:
(1)推导出能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2)利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判断
(3)利用物理量本身存在的关系(如推论式)进行直接判定
(4)有些公式应用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准确把握式中各物理量的内在含义,并熟练利用该公式讨论、计算
(七)对称法
1、题型特点:
涉及平面镜成像问题、单个点电荷在平板式金属前、对称电路、竖直上抛运动、简谐振动、个别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应用注意点:
(1)平面镜成像要注意物像对称(包括成像特点)、对看处理方法
(2)单个点电荷在平板金属前电场线与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相像
(3)利用对称电路对称点等电势特征来简化复杂电路
(4)竖直上抛运动(或类同的运动)、简谐振动、个别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可抓住运动的对称性来解题
(八)割补法
1、题型特点:
一般物体形状规则但不对称;涉及面积大小比较(v-t图像)
2、应用注意点:
对物体、图像面积进行对称性切割或补形处理
(九)图像法
1、题型特点:
涉及(或论及)物理关系图象;涉及两个物理量大小的比较(如运动速度、时间长短的比较);涉及运动阶段性问题的讨论
2、应用注意点:
(1)对物理图象进行四个方面(蕴含规律、特征,图线切线斜率、下方面积;转变图象)的剖析,看可利用图象哪些信息解题
(2)借助图象进行阶段性问题的讨论
(十)等效法
1、题型特点:
不能一眼看出连接关系的电路、含电容器电路、故障电路;类平抛(或类竖直上抛)运动、类单摆;复合场中等效重力;瞬间通断电时的某些元器件
2、应用注意点:
可等效的加以等效处理,简化图形,简化解题过程,快速进行相关问题的判定。如将电路转变为标准化电路,运用等效电源法判定,复合场中引入等效重力进行判定
(十一)作图法
1、题型特点:
变力问题中的矢量三角形应用;二力合成;两个分运动速度的合成;平面镜成像作图;两点之间长度给定但波形不明确;叙述了物体运动情况但题目没给出图;光路未给出;涉及力与加速度计算;给定实验数据或器材规格,根据要求作图或设计出实验原理图
2、应用注意点:
(1)作图时矢量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注意把握好分矢量与合矢量之间首尾相接关系
(3)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或光路情况作光路图
(4)常画两个波长波形判定两点间长度与波长关系
(5)运动问题要尽量画出物体运动情境草图,找出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尤其是找出长度量之间关系式
(6)涉及力、加速度计算问题要注意画受力分析图
(7)实验问题中作图必须认真、规范、可视性强、误差小
(十二)排除法
1、题型特点:
没有明显特点,与其它方法结合应用
2、应用注意点:
排除绝对不可能的选项(情况),而保留可能正确的选项(情况)
(十三)极端法
1、题型特点:
某种操作致使物理量变化趋向性明显:物理量有大小之分,或需进行物理量大小的比较
2、应用注意点:
(1)操作上走向极端,或物理量取值上走向极端,力求使现象或结果明显暴露出来
(2)运用极端法解题有时容易出现误判断
(十四)类比法
1、题型特点:
某一运动形式(特征、现象)与其它运动形式(特征、现象)极为相似
2、应用注意点
(1)两种运动形式对应的物理量可以进行类比记忆和判断
(2)两种类似的表达式可视情况进行对比运用
(十五)特征法
1、题型特点:
图形、图象、运动形式、运动现象或者题型本身带有某种典型特征
2、应用注意点:
(1)利用存在的特征进行直观性判定
(2)将典型特征以朗朗上口的口诀表现出来。如“串反并同”特征、“若即若离”特征
(3)注意相关特征应用时是否收到条件限制
(十六)讨论法:
1、题型特点:
(1)题目所需判断的结果中出现“可能”、“一定”等字眼
(2)题目所涉及的情况通常包含多种可能性
2、应用注意点:
(1)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结论
(2)该方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并可考虑列举证明或反驳性实例
(十七)微元法
1、题型特点:
轨迹、运动阶段或物理细分后公式才可适用时,涉及物理量大小比较时;物理量需要逐步累加时
2、应用注意点:
(1)将轨迹、物理细分,使其满足公式要求
(2)将微小量与总量联系起来研究
(十八)量纲法
1、题型特点:
题目物理量以字母形式出现,所需判定的结果为函数表达式,表达式区别明显,指数明显不同或物理量有的处在分子中,有的处在分母中
2、应用关键点:
(1)将对应物理量以国际单位制表并加以约分,看最后剩余下的单位与所求的物理量单位是否相符,以此简单地排除不可能选项
(2)该方法较少使用;物理合理表达式的确定问题常常用到
(十九)不完全归纳法
1、题型特点:
常涉及多次作用、重复性过程或周期性运动问题
2、应用关键点:
(1)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讨论查找物理量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2)涉及多次作用的动量守恒计算题,要有逐次列式最后得出通式的意识
(二十)联想法
1、题型特点:
某些物理特征、物理现象与人类某些行为、活动或现象相类似
2、应用关键点:
进行合理想象,将不直观的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暴露出来
(二十一)估算法
1、题型特点:
(1)题目只要求大致运算或粗略估算出结果
(2)题目中通常出现“大约”、“大致”、“估算”、“数量级”、“粗略”等字眼
2、应用关键点: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适当进行极端取值,快速列式解题
二、化学
(一)化学热点题型分析
1、化学计算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2、化学反应图像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3、实验仪器的创新
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二)化学热点方法聚焦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
①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②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③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④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
1、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2)仪器创新连接,防止尾气倒吸
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④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⑤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三、生物
题型(一)曲线类答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表格信息类
1、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图形图解类
1、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2、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①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实验探究类
1、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2、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3、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②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③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数据计算类
1、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信息迁移类
1、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2、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3、解题的一般攻略为:
①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②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③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2、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