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长期氧疗是慢阻肺患者最佳的选择
TUhjnbcbe - 2021/11/14 21:36:00

“慢阻肺”这个病名,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其实在我国,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慢阻肺患者并不少见,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简称。目前,全国大约有慢阻肺患者近1亿。

慢阻肺的发生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其疾病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此时,患者的呼吸性气腔发生了扩大,且形态不均匀一致,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和丧失,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患者如只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还不能诊断为慢阻肺,而视为高危期;如果气流受限是可逆性,如支气管哮喘,也不属于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疾病后期很多病人会出现缺氧状态。这时,医生往往会建议病人长期吸氧(即氧疗),认为这是最能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使长期氧疗的应用更加广泛。目前,长期氧疗在欧美和发达国家开展较为普遍。

哪些情况需要吸氧

一般而言,长期家庭氧疗是有指征的,一是看动脉血气分析的氧分压(PaO2),二是看外周血氧饱和度。长期家庭氧疗最主要的对象是,经过戒烟、胸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后稳定状态的慢阻肺患者,休息状态下仍存在动脉低氧血症,即Pa02低于55毫米汞柱,或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88%。如患者Pa02在55-65毫米汞柱,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也应长期氧疗。

许多慢阻肺患者白天PaO2,高于60毫米汞柱,而夜间睡眠时则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特别是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缺氧表现则更加明显。这时,夜间睡眠时要进行氧疗。

运动时由于耗氧量增加,许多慢阻肺病人由于肺功能的代偿机制已经很差了,在运动时就可能使低氧血症加重,缺氧反过来又限制活动。现在由于可携氧装置的发展和应用,使这类病人亦成为长期氧疗的对象。研究表明,氧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性。

最好每天吸氧15小时

氧疗是慢阻肺发展到终末阶段的治疗方法,长期氧疗并不是为了改善肺功能,而是阻止慢阻肺长期缺氧后继发的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无论是药物、非药物(包括氧疗、康复等),以及外科手段等都不能让慢阻肺发生逆转。但从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的角度,氧疗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上世纪70年代,英国和美国分别进行了两个大规模的研究,发现长期不间断吸氧的效果优于单纯夜间吸氧,单纯夜间吸氧优于完全不吸氧。也就是说吸氧的时间越长越好。研究发现,每天吸氧15小时可以明确改善病人的生存时间。因此,推荐每天吸氧时间15小时。

这并不是说,一定要限制15个小时,14个小时就一定不行。具体多长时间还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如果情况允许,吸氧时间越长越好,一天24小时都吸氧,氧疗的效果会更好;而如果情况不允许,在可行的范围内越长越好,但如果吸氧时间比较短,如不够五六个小时,效果就不明显了。

吸氧要低流量低浓度

对于慢阻肺的病人,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来说,慢阻肺患者吸氧的流量在2升/分以下,氧气浓度在35%以下。

氧浓度和氧流量是相关的,可以通过换算关系而得知,一般3.5升/分的流量的氧浓度是35%。在家庭中,制氧机生成的氧气浓度在90%以上,通过调整流量表,调节氧流量在2升/分,患者吸进去的氧浓度就可以降低到35%以下。

这是因为,调高氧流量易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也就是说慢阻肺病人氧气吸得多了,而无法将二氧化碳排出去。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病人确实缺氧严重,可以短时间提升流量。

二氧化碳潴留比较轻的情况,病人最初会出现睡眠顛倒,如原来白天挺精神的,现在却老睡觉,而夜里却睡不着。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患者或家属所忽略。当情况严重时,病人甚至会出现昏迷。而一旦发生昏迷,非常危险。

患者自己或家属很难发现是否已经发生二氧化碳潴留。所以,最重要的是避免发生二氧化碳潴留,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不要轻易调高氧流量和氧浓度。医院复查血气,可以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潴留。正因为如此,对于没有真正出现缺氧的病人,不建议在家吸氧。

-邮箱:postmaster

jianyi.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期氧疗是慢阻肺患者最佳的选择